2022-05-12 11:07:13 来源:三峡都市报
市民在选购野生蘑菇。
本报讯 (记者 李静 文/图)眼下雨水充沛,湿度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昨日,万州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消委会发布安全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野生蘑菇采食风险高,预防毒蘑菇中毒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菌菇类外形特征没有明显区别,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确保避免误采有毒菌,导致误采误食发生中毒现象。”警示中指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轻易采食。不要自行采摘、食用,也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尤其是自己没吃过、不认识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生蘑菇,不要贸然采摘食用。
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餐饮经营主体应做到“三个要”。要严格把好野生蘑菇采购关,不得购买加工出售品种不明、来源不明、有毒和不熟悉的野生蘑菇;要严格执行沸水煮漂、炒熟煮透等安全的烹饪加工方式,并留样备查;要建立野生蘑菇中毒应急预案,熟悉和掌握处理方法,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
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不得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种类有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等,若食用野生菌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应做到“五个要”,即要立即拨打120,及时就诊;要适当刺激喉部,进行简易催吐;要饮用少量糖盐水,防止脱水休克;要避免对已晕迷的患者口中灌水,防止窒息;要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呕吐排泄物,以备专业机构检验后供医疗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