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筑牢“桥头堡” 擎起“振兴旗”罗田镇阳河村以组织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2022-04-12 10:32:32 来源:三峡传媒网

清澈的阳河穿境而过。

 

阳河村发展的蓝莓产业。

 

穿过壁立深壑、流水潺潺的阳河,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一条条田间便道阡陌交错。眼前,果树成排,满目青翠,林荫深处吐露芬芳,与山峁间一坝坝岸绿水清的稻渔共生示范基地交织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罗田镇阳河村围绕“抓党建强基固本,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工作思路,依托蓝天厚土的润泽,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组织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牵住“牛鼻子” 擎起“振兴旗”


让群众的美好生活梦想不断照进现实。


“全面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全力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和办法,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阳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建介绍,该村紧紧牵住党建引领的“牛鼻子”,注重村专职干部、“两委”成员、党小组组长队伍建设,提高守正创新、致富带富能力,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将“主题党日”搬到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坐到板凳上,排解乡村治理中的突出矛盾、解决群众焦点,形成了矛盾不出村、凡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一件接着一件抓,积小胜为大胜,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的美好生活梦想不断照进现实。


筑牢“桥头堡” 打造“先锋队”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阳河村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多角度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多维度提升综合素养,争做敢担当、善作为的先锋表率,激活农村党员干事创业“一池春水”,打造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同时,充分发挥“回引”政策优势,注重培养本地乡土人才,在“田专家”“土秀才”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主心骨”,实施“领头雁”工程,搭建返乡创业就业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带着资金、技术返乡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下足“绣花功” 鼓起“钱袋子”


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变为现实。


“阳河村作为全区五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之一,村里并不是没有资源,只是长期以来缺乏开发和管理。”李建告诉记者,阳河村位于大山之内,清澈的阳河穿境而过,河岸两边农田平整成片,水源方便,水质优越,盛产优质水稻。以前,好资源藏在深山人未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村支两委的干部们坐在村委会的院坝内“议”出了一个村庄的发展新思路:因地制宜,下足“绣花功”,充分利用阳河村水源方便、水田连坝成片的优势,加快实施稻鱼共生生态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蓝莓、黄桃、青脆李产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截至目前,阳河村培育“种植+养殖”产业3个,建成稻渔共生示范基地50亩,种植蓝莓、黄桃、青脆李360亩,蓝莓年产量达0.9万公斤,长毛兔年产400公斤,生猪年出栏400头,年产值达150余万元,带动村民务工2000余人次。引进万味之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多渠道多形式推广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15万元……


“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李建称,下一步,阳河村计划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到100亩,以“党建+电商”为切入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产业,采取“农户+集体经济+公司”模式销售农特产品,力争2022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投资额6%的分红,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变为现实。 

   

记者 黄玉保 文/图

延伸阅读:
  1. 2022年04月12日
    筑牢“桥头堡” 擎起“振兴旗”罗田镇阳河村以组织
  2. 2022年03月31日
    罗田镇依托蓝天厚土厚植生态优势特色产业绽放“幸福
  3. 2021年11月20日
    罗田镇梓桐村石寨堂:念好“山字经” 吃上“生态饭
  4. 2021年10月27日
    紧急预警!注意ETC诈骗!昨日万州区罗田镇一居民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