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6 11:17:22 来源:三峡都市报
一起做手工。
孩子们当小厨师。
老师带着孩子们上体育课。
老师将课堂“搬”到了桃李园。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的是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主阵地,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对于新要求,老师也需要应对这些挑战。
近日,记者在中加友谊小学教育集团采访时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让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回归初心与本真。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拓宽课程空间维度
3月22日,中加友谊小学清晨的运动场,热闹而有序。足球场上,足球校队的运动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演练战术;跳绳区内,孩子们摇动短绳,三五成群自主比拼;风雨球场里,同学们沿着场地上的直线,正在练习纵叉,两位同学脚尖前后相连,连接成了长长的一路纵队。
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田径赛道,领先的几位同学放慢脚步,前拉后拽与落伍的队友一起通过终点。“比赛难道不是比谁跑得快吗?”记者好奇地问其缘由。“这是我们学校体育节的项目——团队跑。”孩子们气喘吁吁地回答,“每个班5名运动员同时出发,以最后1名运动员通过终点的成绩为准。”“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以前我总是看台上的常客,现在终于可以代表班级出战了。而且在练习中我们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体育组廖代山老师向记者介绍:如今,孩子们到校后自主参加锻炼的现象已经形成常态,孩子们更加阳光、自信,体质明显增强。学校积极推动全员运动会改革,设置了多样化的团体项目,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运动。体育组这几年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每周的主题研训活动为契机,深入探究体育课堂中适时出现的疑难问题,大家群策群力,统筹推进。
据了解,中加友谊小学不仅深化校本化的体育课程建设,而且将课程体系延伸到课外。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难”“检查难”“评价难”一直是困扰体育教师的一个个难题。体育教研团队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形式上,从最开始的“口头布置”到纸质的“学生假期居家体能锻炼手册”再到借助“天天跳绳”互联网平台,给同学们布置线上体育作业,对学生居家锻炼提供动态指导,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与评价。
打造两校区教师发展共同体
提升课程执行效度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正在开展诊断式联合研训活动。中加教育集团两校区构建研训共同体,将研训活动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测、同考核。
“‘双减’背景下,校区提出了‘提质增效建设和谐生态课堂’的构想,但是自己所在校区的教学研训水平整体不高,对我们教师在关键问题上不能得到有效引领。”明镜校区年级组长、语文教师关丽说。“有了专业引领,我逐渐找到了贯彻落实‘双减’的节奏与方法。我的课前3分钟成了孩子们展示的平台。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课前3分钟内容。学生自主选择1名主持人,展示同学分享完后,可自主选择3位同学对他进行点评。不仅让孩子积累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阳光、自信!课中加强小组合作:4人为一小组,自主设计组牌。小组交流讨论时,小组长组织,让本组内最不喜欢发言的同学优先发言,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关丽老师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要实时回归教育初心、持续更新教育策略、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进入孩子们心灵深处。”这是关老师最深刻的体会。关老师精心做好作业辅导,“让明镜娃回家的书包轻轻的”,她创造性地打造学生阅读课精品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阅读现状,先指导孩子们设计阅读记录表,让孩子对阅读有一个科学规划。在阅读课中通过提问,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提问能让孩子整理书中的信息,对故事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读策略也会层次递进。这样的着眼孩子未来科学全理设计课程,使阅读课程让课后服务更有深度。
因地制宜利用多种资源
丰富课程融合厚度
“孩子们,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赞美赞美这美丽的景色吧!”中午时段,在“中加生态科技桃李园”里,抽芽的桃树、复青的小草,处处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一群孩子正前拥后簇地围绕在班主任李小红老师的周围,争先恐后地说,“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阳光给鲜艳的桃花披上了金装,在蓝天的衬托下,桃叶显得格外的绿,仿佛是仙女头上的翡翠……”原来,李老师将课堂“搬”到了桃李园里,正在进行“桃花”校本课程的教学。
李老师介绍道,“双减”背景下,以往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教师“跳”出书本,落地生活。以“桃花”校本课程为例,学校以教学科研的方式,组织了多学科教研骨干会商,形成融合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身为教研组长的李老师不但善于创新,而且乐于研究,将自己和团队的一丝丝灵感转化为一个个项目,再上升为一项项课题加以研究与实践,为“双减”政策提质增效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贡献智慧。她和年级组的伙伴们一起,制定一二年级学业素质测评方案,准备测评中的各项材料,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开展非纸笔“五育”测试活动。测试由十多个项目组成,其中语文学科包括“拼读小能手”“字词我最棒”“小小读书郎”“倒背如流”;数学由“心算小达人”“操作我能行”“时间知多少”“我会用数学”等项目组成。当孩子们完成测试后,负责测试的老师就在通关卡上带上小红星。让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活动,在乐中学,玩中习,趣中测。
记者 吴雅娇 通讯员 张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