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就业帮扶暖人心——我区多举措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2021-11-6 10:05:19 来源:三峡传媒网

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招聘的困难人员参与城市绿化工作。(资料图片) 记者 骆 勇 摄

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

山东劳务协作帮扶困难群体就业。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丁靳 通讯员 田璐 文/图)劳务协作,带动一批“能致富”的困难人员就业增收;对口帮扶,发展一批“靠得住”的扶贫产业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公益岗位,安置一批“需托底”的就业困难人员。今年以来,我区继续精准实施就业帮扶,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创建示范山村、引导外出务工等方式,帮助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真情相助 就业帮扶落到实处

年初,我区启动了2021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集中帮扶全区困难人员就业。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每天都会走村入户,调查走访、数据比对、联系核实。”龙沙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李新杨表示,按照目标要求,全面摸清辖区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口等。

活动开展以来,我区依托社区开发一批物业管理、便民商业等就业岗位;动员企业腾出一批技能要求低、学历门槛低的就业岗位;依托镇乡(街道)的村居开发一批保洁保绿、爱心看护、就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针对困难群众特点,围绕困难群众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对就业意愿不足的,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帮助提振信心,合理规划求职方向;对技能不足的,提供培训项目至少1个;对有就业意愿的,对照帮扶清单和岗位信息库,提供适合岗位至少3个。

通过广泛宣传、走访摸排、建立台账、精准服务、专场招聘等系列措施,“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了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未就业服务对象,应就尽就,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千里携手 创新劳务协作模式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我区和山东省济宁市始终把劳务协作作为推动协作的着力点,不断加大就业磋商协调力度,精准掌握岗位对接热点,探索创新劳务协作模式,力促我区困难人员就业增收。

“我是今年5月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万州组织的一批到济宁市务工的,得到了很多关照。”走马镇百草村脱贫户郭礼兵说,他的帮扶干部祝勇得知务工信息后,动员他去济宁市务工,并介绍了一些鼓励政策。到达济宁后,当地给他们做了健康体检,在生活等方面做了周密安排。他们不但可免费住宿,还会获得一定的伙食补贴,每月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稳定就业3个月后还享受了一次性岗位补贴3000元,山东省每年给予1500元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以及每月1000元跨省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重庆市给予了一次性求职创业、以工代训补贴共3800元。

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两地保持力度不减,进一步深化鲁渝劳务协作,“点对点”“一站式”转移脱贫人口市外就业近8000人。

政策助力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龙驹镇宏福村的黑木耳,目前已发展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并带动了本村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就业。

这是2018年10月万州区启动就业扶贫示范车间的创建工作后,首批成果之一。成立这个专业合作社的马书田正是宏福村人,他曾经在外打拼十年,在村两委的邀请下,在浓浓乡情的牵引下,马书田回到家乡,投资建成了一个70多亩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至70人之间,固定吸纳了20余个贫困户4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也带动了宏福村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一天150元,老婆一天50元,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纯收入就有五六千元。”在木耳基地工作的一对程姓夫妇直言,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生活也有了盼头。原来,夫妻二人都是建卡贫困户,在没有这份工作前,只能在家种地,每月除去吃饭和基本生活费后,手里几乎没有余钱。现在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的干劲儿也更足了。就业扶贫示范车间的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共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500多人。

与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先后实施的,还有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如今已在溪口乡和新田镇“落地生根”。近两年来,溪口乡玉竹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家农业企业落户山村,成为示范山村典范。创业产业让“撂荒地”成了“产业园”,带动不少当地村民本地务工就业增收。“村里带头发展了这个产业,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正在锄草的玉竹村脱贫户陈世云虽然满脸汗水,但仍旧难掩脸上的兴奋之情。“仅恒晟源一家农业公司就流转了1200亩土地,种上了金秋砂糖橘、青脆李和柑子果树。”村支书李忠荣表示,该公司除了3个管理人员外,经常性用工和季节性用工人数约三四十人左右。

开发岗位 托底困难群体就业

“我现在当上了清洁工,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又能照看家里,还可以发展一点副业,日子越来越好。”龙驹镇太吉村脱贫户唐大申前些年不幸患上疾病,治病不仅花光了积蓄,也不能继续干重活了。身体好转后,在帮扶单位支持下,他当上了保洁员,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为了帮助困难群体就业,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发保洁员、环卫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大龄、残疾、难以外出就业的脱贫人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近5000人。

既要开发公益性岗位,也要把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落到实处。我区一直以来要求街道镇乡将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动向摸准、摸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龙驹镇赶场社区被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王琼,就是社区在调查摸底时将她纳入的。如今王琼当上了社区的就业协管员,每月有1800元收入,提及于此,她满含感激。

同时,我区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难以就业的残疾人进行兜底安置,近年累计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49人。


延伸阅读:
  1. 2021年11月06日
    就业帮扶暖人心——我区多举措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2. 2021年11月04日
    牌楼街道开展就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稳
  3. 2021年11月03日
    前3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2万人,完成目标
  4. 2021年11月01日
    4680个公益岗位 助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