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退而不休”潘龙吟:甘做中国戏剧“万州现象”

2021-9-30 11:12:57 来源:三峡传媒网

▲潘龙吟认真创作中。


▲潘龙吟指导演员排练。


记者 尧华燕 文/图


秋分之后,天气渐凉。重庆三峡歌舞剧团的排练室里,大型歌舞剧《川江号子情》的排练现场却异常火热。


作为《川江号子情》的编剧和导演组成员之一,81岁高龄的潘龙吟一刻都不想闲下来。从去年8月至今,他与创作组同仁们精工细磨300多天,易稿25次,完成了编剧任务。眼下,重庆三峡歌舞剧团已启动排练,他又将投身其中,不计报酬为万州文化事业发展奉献余热。


他说,人生价值有很多实现方式,他选择毕生致力于助推万州文艺事业发展,做中国戏剧“万州现象”抱薪者,直到生命的尽头。


为舞台艺术坚守60年


“真正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潘龙吟说,从21岁进入当时的万县专区文工团至今,他已在舞台艺术上跋涉了60个春秋。60年来,他始终把初心使命牢记心上,毕生坚守在舞台艺术,与时代同步,为人民而歌。


潘龙吟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热爱舞台。1959年,他考入四川省戏剧学校表演专业本科班,从此踏上舞台艺术的人生之路。毕业后,他原本留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时值万县专区文工团初建,急需专业人才,他毅然回到万州,投入万州的文化事业建设中。


一进入文工团报到,潘龙吟就立即跟随剧团上船到奉节、巫山、巫溪等地。当时,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加上自己要挑运行李和演出道具,每次下乡演出,潘龙吟常常累得全身酸痛。艰苦的条件没有让他退缩,目睹了农村的现状后,他更加坚定了坚守舞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此后,他坚持参加了文工团的每一次下乡活动。


文工团每次送文艺下乡,一般是上午行路、装台,下午学习或干农活,晚上演出。他不仅不叫一声苦累,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农村故事,采集农民口语、歇后语等,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他自学编剧、导演知识,观摩学习、虚心求教,在实践中探索舞台艺术规律。


自1963年处女作《雷锋颂》诞生后,他笔耕不辍、文思如泉,先后创作《张思德之歌》《三峡红灯》《巴山松涛》《断线风筝》《红岩恋歌》《柳迎春》等大小剧目60余部,导演大小剧目160余部。


一部《薪火》燃动山城


今年5月,作为全市开展“辉煌百年路 阔步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巡演的原创话剧,由重庆三峡歌舞剧团打造的《薪火》在市群星剧院演出。


纯朴的乡音、感人的情节、动情的表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在大剧院里久久回荡,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中场几乎无人离开,谢幕多次,观众才依依不舍走出剧场。”作为编剧和导演,潘龙吟表示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也感到十分欣慰,更加坚定了“以现实的深度才能赢得艺术的高度”的信念。


《薪火》取材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带领村民修路脱贫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讲述了天坑村在修公路、办产业中发生的曲折动人的故事,塑造了“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张茂林、“不循私情、退而不休”的何益功和有创新思维的当代大学生村官田景秀等三代村党支部书记形象。


1999年,潘龙吟曾到巫山下庄村采访过,心中埋下了把下庄精神搬上舞台的种子。2015年,当听到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要让七千万贫困人口脱贫时,他十分激动,再也坐不住了,决心把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修路的事迹搬上舞台。他的想法,得到了万州区委、区政府,以及重庆三峡歌舞剧团的大力支持。


说干就干。2016年冬,他一边在医院照顾重病住院的老伴,一边抽空创作。在条件有限的病房,他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初稿。


2017年,《薪火》进入排练后,因缺少话剧演员,除了聘请一些戏曲剧团退休的老演员,还启用了一批青年演员。但他们缺乏话剧专业知识,为保证舞台效果,潘龙吟采取边排戏边教学的办法,投入大量的精力,使他们很快地胜任角色。这过程中,哪怕是为了一个摔跤的动作,他都会亲自示范,为此还把演员们吓了一跳,以为真摔跤了。还有时,由于身患低血糖,时有全身冒汗、头晕无力,但为了不影响演员们的情绪和排练进度,潘龙吟从不表现在脸上或者语言上,只会说一句“休息一下”,然后自己到排练室外悄悄吞下药片,之后便继续排练……


经过31次修稿,反复排练,《薪火》一经公演,便获得观众们的赞扬,先后被列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及“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同时被列为中宣部“学习强国”展播剧目、重庆本土红色优秀文艺作品、重庆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展演剧目,荣获“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奖等。


4年来,该剧在重庆6个区县已演出百场,至今不衰。


为万州发展“退而不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潘龙吟常说,戏剧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舞台艺术,排在首位的是“思想性”,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关切现实社会,反映人民生活,肩负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在60年舞台艺术生涯里,他凭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把准时代脉搏,导演160多部、创作60余部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反映身边人物精神事迹的大小戏剧,培养了一百多名专业艺术人才,为丰富群众文化,助推万州文艺事业发展倾尽毕生精力。


退休后,他还为剧团创作和导演了《如此爸爸》《安家》《让路》《选女婿》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在全市有关评选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导演的话剧《移民金大花》《身在福中》等获得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其中,《移民金大花》两次进京展演,开创了万州区剧团进京演出的首例,引起首都文艺界及省、市戏剧同行的强烈反响。该剧也因此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完成大型话剧《薪火》的创作和编排后,如今已81岁高龄的他又投入了大型歌舞剧《川江号子情》的编导工作。


他说,因为从小热爱,心有使命,他停不下来,甘愿为推动中国戏剧“万州现象”持续发热而奉献余热,为万州文艺事业“退而不休”。

延伸阅读:
  1. 2021年09月30日
    “退而不休”潘龙吟:甘做中国戏剧“万州现象”
  2. 2021年06月18日
    《熊家熊家》之四十五:戏剧蚂蝗
  3. 2021年06月11日
    我区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戏剧曲艺展
  4. 2021年06月11日
    我区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戏剧、曲艺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