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龙驹镇宏福村7组,“就业扶贫车间”搭建的板房和工棚,在淡淡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2019-06-25 11:13:42 三峡传媒网

清晨的山林,有些淡淡的薄雾尚未散去。山林间,郁郁葱葱的青杠树叶在晨风中随风摇曳。山沟底,龙驹镇宏福村7组,“就业扶贫车间”搭建的板房和工棚,在淡淡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工棚前,粉碎杂木的机声隆隆,几小时后,经过十多个工人的辛苦劳动,制作黑木耳菌棒的杂木锯末像小山包一样堆在院前。


初夏也是采摘黑木耳的旺季,“车间”旁边的山地里,黑压压一片采摘人群,老板马书田在其间一会儿提起这个黑木耳菌棒看看,一会儿提起那个黑木耳菌棒看看,并不时告诫身边采摘村民:“一定要采大留小哟!”


乡情唤醒了他浓浓乡愁


70多亩黑木耳培育基地,30多万袋黑木耳菌棒,100多名员工4个月旺季繁忙采摘。“我返乡回来建基地、建‘车间’,底气在于老家的气候、海拔和丰富的青杠树资源和我想带动周边乡亲一同致富的初衷!”提起当初的决定,马书田淡淡地回应道,眼神却异常的坚定。


中等身材、略显瘦削的马书田今年四十有三,20岁时外出打工闯荡,前往山西太原中石化打起人生的第一份工。3年后,看到商机的马书田很快“拉起队伍”,当起了承包石油钻探的小包工头并很快成立了钻探公司,以承包中石化及石油系统的勘探工程项目,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2015年,村支两委向马书田发出邀请信,盼其能回到村里来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抱团致富。浓浓乡情,唤醒了马书田怀揣心头的乡愁。


天灾坚韧了他不变的信念


2016年春花烂漫的时节,马书田回来了!


在村干部带领下,他走进村里了解情况。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只是认识的人都比过去老多了。父老乡亲都对他赞赏有加,但他心头却沉甸甸的:全村尚有174个贫困户,520人没脱贫,并且是全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他最终决定回来为乡里乡亲做些事,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其实,马书田在石油钻探生意红火时,就开始未雨绸缪:一旦行情不景气时,改行能干点啥呢?每当出差时,他都会认真考察当地好的发展项目,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也记载着这些项目的技术、营销市场等。


如今这些派上了用场。经筛选和论证,他最后决定利用村上丰富的青杠木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青杠黑木耳,以解决“村民不出门务工难、在家种地增收难、产业空心化致富难”的问题。在得到镇村帮助后,马书田的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就此诞生了,并很快落实进入具体实施。


做棚、收材料、成立合作社,黑木耳生产基地建起来。前两年也还顺风顺水,可到了2018年9月20日这一天,龙驹镇宏福村却突然下起了暴雨。只见厂棚前的小河河水陡涨,万马奔腾般的汹涌,带着呼啸,卷着泥石和大树,横冲直撞铺天盖地而来。骤然之间,洪水翻过堤坎,冲进厂棚,卷走菌床……十多万只黑木耳菌棒,倏地淹没水中,就这么完完全全地损失了。只听“哇”的一声就有人哭起来,被淋成落汤鸡似的的爱人程小健,在打给远在外地出差的马书田电话时,已掩饰不住伤心之至。


马书田回来后,面对损失惨重的突降天灾,只说了一句:“清理了重来。”这真是一个久经风雨的人,也是一个拥有一颗“大心脏”的汉子!


“车间”搭起了他坚守的愿景


发展青杠黑木耳,村里人没有经历过,谁也不敢保证成功与否。被流转土地做菌床的村民担心了:规模70亩,每亩500元流转费,每年3.5万元;全年用工让家人担心:平均每天用工在60至100人之间,20多名贫困人员固定用工,最多时每月支付工资近10万元,倘若有个闪失,村民所挣“血汗钱”不就打水漂了么?


为打消村民顾虑,马书田建立了每天按时计发工资制度,万一出现闪失意外,也不能让村民受损失。在镇村领导的关切中,马书田焕发了振作自救再图发展的信心。随后,镇村干部再次来到黑木耳基地,看到恢复生产并成功培育了30多万袋菌棒时,他们心稳了。2018年10月,其黑木耳基地被就业部门认定为“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今年,黑木耳又长势喜人,预计年末,马书田的黑木耳产量可达10余万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对此,见到成效的马书田扎根乡土,实干增收的信心大增,他正规划在生态蔬菜、高等环保药材及观光农业发展上做文章。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他想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让生态农业有看的,让自己投入有赚的,让父老乡亲兜里有揣的。


记者 丁靳 通讯员 王林森


延伸阅读:
  1. 龙驹镇宏福村7组,“就业扶贫车间”搭建的 06月25日
  2. 6月19日,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纪委监委 06月21日
  3.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脱贫攻坚,龙驹青 06月20日
  4. 万州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龙 06月20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