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在柱山乡僻静的山间田野,活跃着一支队伍:他们就是江南新区派驻到柱山乡村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

2019-04-12 11:09:43 三峡传媒网


驻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入户走访


记者 邓晓琴 通讯员 张强 文/图


在柱山乡僻静的山间田野,活跃着一支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超过37岁;长期扎根基层,俯下身子,扛起担子,倾心帮扶;他们就是江南新区派驻到柱山乡村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


自2017年11月驻村以来,工作队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聚焦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功不可没。


搭建好班子


增加脱贫攻坚的底气


“筑梦小康路,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这是江南新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口头禅。


柱山乡属于典型的高山丘陵地貌,有着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区域劣势属性,也有着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家乡的现实困惑。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江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仅认真履行帮扶柱山乡牵头单位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还承担了19个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当中的分水镇大地、柱山乡云安这两个村的帮扶任务,并选派党性原则强、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到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抽调能力强、作风硬、干劲足的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云安村。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伊始,时任云安村第一书记的贾历奎就和工作队员发现,云安村“两委”班子成员底子薄,不会干的情况有点突出。针对这一情况,贾历奎带领工作队员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村村民走访了一遍,并与村干部和党员逐一谈话。工作队的耐心逐渐得到了所有党员的理解和支持,两周后的周五,全体村干部、党员穿着整齐按时来村委会参加学习。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还帮着村“两委”完善决策机制和会议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大大提升了村班子的战斗力。


“刚来到这个村的时候,感觉做什么事情都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后来就不一样了,村里有大大小小的事大家都喜欢到工作队说一说,一个个问题、一项项工作也在大家的商议讨论中找到了解决办法。大家的思想开阔了、方向明确了,干起工作来感觉全身都有劲儿了。”贾历奎回忆说。


如今,有困难找支部,有想法找驻村工作队,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众志成城干事创业的局面。


下好“药方子”


穷山村迎来大变样


云安村没有现代化产业,农业就是它的主导产业。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依靠务工和传统农业。长期甩不掉贫困的帽子。


驻村工作队来之前,这里尚有3个村民小组移动信号弱;光纤宽带到户入户率低,全村只有10户;一部分村公路没有硬化,且公里道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弱。


驻村工作队一来,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谋划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昔日贫穷的云安村,很快有了新容貌。


过去,村里36户群众及16户特困群众长期居住在过风漏雨的危房里。现在,村里的16户特困户都有了安置房,36户困难群众也顺利迁入新建的安置点。


过去,一部分村民靠担水喝,另外一部分主要依靠水库。现在,全村85%以上村民依托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喝上了放心水。


……


“工作队带来了党的好政策,他们一来,就为村里修了13公里人行便道,还修了14.5公里公路。”云安村党支部书记张大富介绍说,如今,村民出行方便了,别提有多高兴。当然变化最大的,还要属村里新发展的1100多亩粉黛李产业。眼下,在云安村的山头上,漫山遍野都种植的粉黛李,农民在李子林下除草、施肥,精心呵护着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村支书张大富看来,这一千多亩李子产业,为云安村脱贫增加了底气。云安村村民如是说:“原来在外打工,家人都不能照顾。现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每月还多几百元的收入。村子有了大变化,这都是托了驻村工作队的福。”


创新“金点子”


表彰大会激发内生动力


4月11日,风和日丽。戈厂村居民点干净整洁的院坝上,村民们正跳着广场舞,呈现出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村支书吴锡林介绍说,村里的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江南新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最新完善的“村规民约”。


按照区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去年10月,贾历奎由云安村派到戈厂村,担任戈厂村的第一书记。刚开始,戈厂村民对驻村帮扶政策并不理解,贾历奎带着工作队员进村组入农户,与村民们拉家常、交朋友,慢慢地村民们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


走访中,贾历奎和工作队员了解到迁到居民点的村民,因田地少不适应。“村民之间常常为争一处界址大动干戈。”贾历奎告诉记者:“产业能致富,抱团可取暖,相比起贫穷而言,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脱贫摘帽的心。”


“物质上一时脱贫易,精神上长期脱贫难。”在贾历奎和其他工作队员看来,旧风陋习不除,即便是发展产业,各自为政也形不成产业链。


工作队决心“双管齐下”,在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把村风民风建设也提上日程。随后,工作队牵头组织村、支两委及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草拟了一份“村规民约”,从“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引导村民,还策划评选“模范家庭”活动,通过村民身边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和好风气。


今年1月,徐世成一家被评为“发展产业模范家庭”。他说,自己活了一辈子还是头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心里别提多高兴。他家缺少经济来源,就靠儿子一个人的务工收入维持生活。在脱贫攻坚中,他在村里的带动下发展起了李子产业。“一共种了480株,今年就将挂果带来收入。”年近七旬的徐世成信心满满。他表示要继续跟着驻村工作队的步伐干,争取把日子过更好。


延伸阅读:
  1. 在柱山乡僻静的山间田野,活跃着一支队伍: 04月12日
  2. 近日,重庆三峡银行万州分行驻新乡镇合作村 04月05日
  3. 【聚焦“一心六型” 打造“两化”先行示范 04月04日
  4. 在风景优美的武陵镇复龙村里,有这样一户人 04月04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