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22:58:11 我们都是万州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是文化的土壤。”万州区位于重庆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南连湖北,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
万州区境,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分朐忍以西,置羊渠县,治所在今长滩镇,此为建县之始。建兴八年(230),改羊渠县为南浦县,县治移往齐岳山南。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县为鱼泉县,徙治苎溪河口北岸(今钟鼓楼街道)。北周时,于此地置万川郡,取蜀地万水皆汇于此之意。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八年州废,九年置浦州。贞观八年(634),改名万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万州为县,始名万县,隶夔州。此后,万县一名作为县名、专(地)区名、市名、区名,直到1998年改为万州区。其间,分别于民国十七年(1928)、民国三十八年两次分万县城区置万县市。1949年12月,县、市分置后,县城划为万县市,万县县治于1950年迁往沙河子。1992年,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改建为地级万县市,原万县市、万县所辖地域分别划入新建的龙宝、天城、五桥3个市辖区。1997年,撤万县市,设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万县区。1998年,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后因三峡工程建设,万州区政府驻地由长江西岸迁往长江东岸。
万县市(今重庆万州区)居于长江上游,处于长江交通枢纽位置,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从近代以来便是地区性的经济中心,不论在曾经的四川还是在直辖后的重庆,经济地位仅次与重庆,“成渝万”在当年四川省内可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
20世纪80年代万县城区
(上世纪80年代万县城区图,点击图片看大图)
尽管他被称为万县市,但大多数人都自觉的将后面的“市”忽略不计,而更喜欢将他称为万县。这样的叫法并不是有故意贬低之意,而是透着一种亲切。如今,经常坐飞机的人大概都知道,很多机场的标注还是“万县”。特别是广东一代的人可能对万州没有印象,但他很有可能知道“万县”和三峡。
1902年根据《中英续议通商航海条条约》,万县与长沙、安庆、惠州及江门一起被开为通商口岸。
1917年重庆海关万县分关设立,1925年万县正式被开辟为商埠,从此万县走上了一条近代快速发展的道路。
万县开埠后,根据1935年的统计,城内共有商号2625家,到了1949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4252家。这些商号中有一半从事的是进出口贸易。
1949年12月,万县市人民政府成立。但此后一直到60年代前万县市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即便进入80年代后与同类城市进行横向对比也发展相对缓慢。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地处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县市承担了80万移民的重任。
三峡工程的兴建,万县市有一座城市,5座县城,108个集镇、955家工矿企业、25万亩良田及大批的房屋和文物古迹淹没在了水面之下。
01
万县,山没什么变化,但山下完全变样了
![]()
![]()
江边洗衣
![]()
钟鼓楼
![]()
戏台
![]()
万县江边
![]()
分水附近梯田
![]()
长江舢板
![]()
02
现在的万州
![]()
来源:头条号:爱历史、网络、或见图片水印
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