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9:45:17 来源:三峡传媒网
富民花园志愿者运送生活物资。
映水坪社区志愿者上门采核酸。
东方广场社区志愿者清运垃圾。
东方广场社区,外卖员将蔬菜包递给志愿者。
东方广场社区志愿者对楼栋进行消杀。
富民花园志愿者闭环转运生活物资。
当前,全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部分区域采取了封控管理,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防控措施。封控管理期间,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充分吗?就医、购药等需求能否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满足?居民负面情绪能否得到有效化解?连日来,记者在百安坝街道、高笋塘街道以及周家坝街道进行了走访。
富民花园小区
“志愿红”守护更添安全感
“我们富民花园小区有20栋居民楼,68个单元,住着950余户居民。11月20日被划定为高风险区以来,来自各单位、百安坝街道、社区的140余名志愿者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百安坝街道百安社区党委书记兰江告诉记者。
封控管理期间,生活保障是当务之急。在生活物资保供方面,社区组建了“富民花园保供组”微信群,里面除了有小区居民,还有辖区超市的工作人员。居民通过微信群线上下单、志愿者配送到家的全链条、无接触闭环保供模式,全力打通生活物资保障“最后一米”,高效满足群众生活物资。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则由值守楼栋的志愿者上门收集采购信息后代为下单。
外卖、快递、果蔬、日用品……11月28日,记者在富民花园小区看到,许多居民线上购买的生活物资被送到了小区门前的统一接收点,物资堆成了“小山包”,身穿隔离衣的志愿者们正马不停蹄进行分拣。
“我们将小区20栋楼分成了5个网格,志愿者首先在接收点将物资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分拣后,再送到对应网格各个楼栋,最后由值守楼栋的志愿者接力,挨个上门配送物资。”兰江说,把物资按区域、楼栋分好,这样工作起来更有效率。
为了让居民采购的物资有序、快捷地送达,社区还探索使用了合理化分类、分时段配送的物资配送方式。在配送前,将物资分成食品盒饭、蔬菜生鲜、快递物品三类,食品盒饭会集中在中午、傍晚前优先进行配送,蔬菜生鲜集中在上午前进行配送,以保障居民的用餐需要与基本生活物资,快递物品则集中于下午或晚间进行分拣配送,保障居民采购的物资不隔夜。
“下午配送任务不重的时候,只要有物资送到接收点,志愿者就会立即上门配送。”兰江说,小区封控以来,志愿者们承担了小区内近2000名居民的物资配送任务,由于小区都是楼梯房,值守楼栋的志愿者,一天下来,要上上下下跑好几趟。
“兰书记,我刚刚被猫抓伤了,要赶紧去医院打疫苗”“你莫慌,我马上联系闭环送医。”……11月26日晚9点多,兰江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联系120闭环转运车辆将其送到医院接种了狂犬疫苗。
这只是小区封控以来,社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的一个片段。
据介绍,为了满足封控区居民的就医需求,百安社区对空巢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进行了摸排登记,并“点对点”跟踪做好服务保障、心理疏导。
“对于这类人群,我们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帮忙采买药品。”兰江告诉记者,有药品采购需求的居民也可直接在微信群向工作人员反映,工作人员拿到药品清单后,会立即前往最近的药店或是医院进行采买,再闭环送到居民手中。对于有紧急情况需要外出就医的居民,社区还安排了一辆闭环就医车,驾驶员做好二级防护,24小时待命。
东方广场社区
有应必答居家更安心
“这是静园巷13号1单元103采购的生活用品。”“帮忙送到王牌路37号邮电宿舍。”“这是我给姐姐买的包子,帮忙送到10栋2单元301。”……11月29日,在高笋塘街道东方广场社区静园巷入口处,设置了专门的物资接收点,各类物资经过仔细消杀后,由物资配送员接力送到各个楼栋居民手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临近中午,居民做饭需要购买食材,大量的物品源源不断地从外面送来,急需第一时间送到居民家中。其中不乏大米、成箱的果蔬等大件货物,但物资配送员没有一句怨言,消毒、接收、上门……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为了保障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居民手中,我们安排了专门的物资配送员,物资随到随派。”东方广场社区党委书记何启华介绍,就医方面,通过线上统计、线下走访、网格摸排等方式,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台账。针对透析、化疗、产检等就医需求,及时开通医疗救助绿色通道,24小时为外出就医人员提供服务。
据了解,自11月27日高笋塘街道东方广场社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以来,为了保障管控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第一时间成立了警察、医务人员、信息采集员、信息核查员、物资配送员、巡查员、消杀人员、门岗等组成的工作专班。
与此同时,街道还组织付立友、邓骏匀、吕松霖三名工作人员进入封控区,与社区里面的三名主动申请留下来的年轻社区干部樊成林、张馨予、冉桂冰组成青年突击队参与抗疫。
东方广场社区管控区域分成三个部分,邓骏匀、付立友、吕松霖分别作为一块区域的联系人,主动加入居民楼栋群,亮出身份公布电话,让大家有需要或者有问题及时跟他们联系。
“我妻子是患者,平时需要土鸡蛋和新鲜猪肉补身体,你们能帮帮忙吗?”“没问题,我马上联系外围的志愿者去采购。”
“哎呀,家里有老人常年吃药,没药了,能不能帮忙买一些啊?”“好的,留下楼栋房号和药品信息,我们帮忙解决。”
“我不会网上买菜,你能帮我买两斤云阳面条吗?”“要得,我马上联系外围志愿者去采购了给你送上来。”
“我是王牌路25号1单元503的,我高血压犯了,脑壳又晕又痛,要马上去医院!”“别着急,我们马上联系闭环转运车辆送您去医院。”
“你好,我家的孩子上网课,需要打印些资料,可以帮帮忙吗?”“可以,我们马上联系志愿者,你把需要打印的材料发到他手机上。”
“我们不出小区,天气好可以到楼下转一转不?”“不行的,封控期间严格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请多多理解。”
……
社区封控管理期间,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有咨询封控情况的、有了解封控政策的、有采买生活物资的,每一个电话、每一条信息,这支青年突击队和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们都耐心地回复、解释,需要及时处理的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不管是采购生活物资、药品还是需要外出就医,跟工作组的志愿者们联系后,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楼栋虽然暂时封控了,但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是都能够得到满足。”采访中,刚刚从医院复查回来的方女士表示。
为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消杀、垃圾清运工作也是封控区域疫情防控重要环节之一。
“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我们增加了消杀频次,对楼栋重点部位、公共区域以及卡点等位置每天进行5—6次环境消杀,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彻底、应消尽消、不留死角,消除病毒传播的风险。”据何启华介绍,垃圾清运则严格遵循定点收集、密闭运输、日产日销、闭关管理的原则,确保垃圾收运处置全程安全可控。
接下来,辖区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将继续逆行而上,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以最大的努力当好封控区居民的“服务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映水坪社区
开启“微”自治 守望“邻”距离
11月23日,周家坝映水坪社区全域(惠百隆超市、云湖超市除外)被划定为高风险区,一时间,社区防疫工作进入最关键阶段。
“我有摩托车,在各个小区来回辗转比较方便,运送物资的任务就交给我吧!”居民徐宁家住天凤路88号,他知道社区服务缺少志愿者,便主动请缨“揽下活儿”,并发动居民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
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徐宁化身配送员,每天奔走在社区附近指定的商超和小区,将蔬菜、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以最快速度送至居民手中,为居家的市民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切实保障市民生活需求。
“志愿服务还需要人吗?我也来!”家住映水坪社区蓝天锦园的居民郎中平,也主动申请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
在常态化核酸采样前,郎中平细致地准备着,看似简单、流水线一般的工作却需要十分的耐心和专注;采样中,他拿着小喇叭维护秩序,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急躁的情绪,一遍遍耐心地宽慰、解释;采样后,他又不厌其烦地清理场地,清点余下的物资,在社区“疫”线体现着责任与担当。
11月21日,是郎中平51岁的生日。他没有和往常一样,回家同家人们一起庆祝,而是默默守护着家园的安全直至第二天凌晨。
“我是这里的一员,我们的家园,由我们一同守护!”疫情防控期间,周家坝街道在社区抗疫工作中逐步探索,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群策群力守护自己的家园。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网格更是防疫最前线。”周家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映水坪社区发动无职党员、社区居民、充实网格力量,切实发挥“1+2+N”网格作用,即“1名网格长+2名社区干部+N名党员、志愿者”,通过“分组包楼”,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深入推进卡点值守、核酸采样等防疫工作,从严落实管控措施,切实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凡人微光,亦能星火成炬。
“疫情出现后,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不少楼栋长、居民都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护家园安康。”映水坪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主动进行政策宣传、行为劝导、调解矛盾纠纷等,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了每个家庭,每个群众,让更多居民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理解,小区微信群更是不断分享着邻里互助的温暖点滴。
如何让疫情防控更有力度、更有速度、更有温度,是周家坝街道面对一场场“考验”不断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而“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无疑为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凝聚起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硬仗仍在继续,周家坝街道居民自治的故事也在不断续写。而“居民自治队”已经有800人参与,他们集结在社区内,冲锋在“疫”线中,微小却不渺小,开启“微”自治,守望“邻”距离,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散发“微”光。
记者 李成敏 别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