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9:26:22 来源:三峡都市报
万州区上海医院内镜室团队正在查看病例。
“息肉”,在检查中,常常听到,什么是息肉?它又有哪些危害呢?近日,万州区上海医院内镜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才菊介绍,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俗称“肉疙瘩”。医生就按其生长的部位命名,肠子上的息肉就叫“肠息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息肉长得慢,隐藏得很深,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特别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患者越来越多,市民要引起重视。
1
怎么才能发现结直肠的“肉疙瘩”?
李才菊介绍,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结肠镜检查,但很多人听到做结肠镜检查,都以为很痛苦,因此比较抗拒。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且不说常规的肠镜没什么痛苦,而且目前已有无痛肠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检查。
李才菊提醒,在肠癌的初期,比如息肉阶段,超声、CT是无能为力的。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部分高危人群则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根据流行病学数据,中国肠道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上升,75岁-80岁间达到高峰。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从息肉再到异型增生,再到癌变。实践证明,筛查肠道肿瘤最有效最直接的项目是结肠镜。”李才菊介绍,科室目前已引进千多万元的进口高清电子内镜,它可完整、清晰地将整个肠道内部观察清楚,并对可疑部位可进行放大、染色,拍照、录像以及取组织做病理检查。建议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是否为高危人群,都应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因为早期结直肠癌无明显症状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症状。这时候,治疗难度就会加大。
6年前,李才菊接诊了一位45岁的男性痔疮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例行肠镜检查。乙状结肠处发现一枚亚蒂息肉,范围约1.2×1.2×0.8cm。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病灶抬举明显,其周围粘膜可见明显的“白斑”。圈套器下压后切除病灶,钛夹封闭创面。病理显示绒毛状腺瘤,局灶癌变。该病人发现癌变的息肉在肠镜下即时切除,创伤小,没做任何化疗,6年来定期复查,肠子没发现任何结构改变,健康如常。
3个月前,一位61岁的老人,拿着体检报告想找李才菊看看。老人的体检结果基本没有大问题,尤其是4项肿瘤标志物测定全是阴性,这让他非常放心。但看完报告,李才菊告诉他,体检项目缺了两项重要的项目:胃镜、肠镜。为什么呢?胃肠道是空腔器官,常见的钡餐、彩超、CT对于早期癌是无法发现的,而且肠道早癌几乎是没有症状的,等到它们能发现或者患者出现症状的话,一般都是晚期了。
听了李才菊的话,老人沉吟半天,4项肿瘤标志物都正常,又能吃能喝,不胀也不疼,大便也正常,还做肠镜体检?抱着怀疑的态度,第二天老人还是做了肠镜检查,结果让他和他的家人惊出一身冷汗。肠道发现有6枚0.3-1.2cm大小不等的息肉,直肠一枚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除外癌变,也就是早期肠癌。这样的肠癌不用开刀、不用化疗,内镜下就可以根治性切除;如果再晚一年半载,出现了淋巴脉管浸润、甚至出现了脏器转移,治疗起来就很棘手了,不但费用巨大、病人痛苦,预后也不好。
李才菊表示,这两个病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很多人认为刚做的体检,尤其是肿瘤标志物正常,更能迷惑人,所以就放松了警惕,导致了悲剧发生。殊不知,不做肠镜,无法发现早期肠道肿瘤,早期发现是目前提高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此,医生也呼吁大家:没症状也要做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救命。
2
每个息肉都会癌变吗?
据介绍,从息肉发展成结直肠癌后,也会经历几个阶段。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虽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但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李才菊介绍,结肠息肉最怕肠镜医生用结肠镜窥视它们的存在。发现它,及时切除它,它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镜下用圈套器割除,EMR、ESD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效果几乎等同于外科手术。建议一旦发现息肉,建议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此后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3
“肉疙瘩”切除后需要复查吗?
李才菊表示,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虽然切除了息肉,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就可能在其它结肠段再次长出“肉疙瘩”。对于一些增生性的肠息肉疾病,其生长速度很慢,患者可在术后1~2年随访1次,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应该1-3年复查一次。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医生支招
如何预防结肠上的“肉疙瘩”变成癌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多样化;进食要尽量定时定量。
2、保持食物清洁卫生,防止致癌物的污染,改变不良的烹调方法如,不食或少食煎、炸、烘、烤食物。
3、发挥食物中抗癌要素的作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称为食物防癌“三要素”,平时要注意多食“三要素”食物。
4、少吃或不吃熏、硝(红色肉)、腌、泡和过烫、过碱、过冷、过硬等易诱发肠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记者 纪万生 辛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