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9:40:04 来源:三峡都市报
黄瓜。
黑木耳。
五谷杂粮。
薏苡仁。
余医生正在向患者问诊。
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逐渐过渡,那么处暑过后又该如何养生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余宗洋提醒市民,处暑过后,气温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来说还是较为炎热,整个的饮食起居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顺应天气变化而调整。
记者 陈敏 文/图
防暑降温忌贪凉
“一般的暑热天,表现为湿气重、雨水少,而今年的暑热天雨水很少,湿气相对来说也较少,主要表现为燥热,建议市民做好防暑降温,尽可能避开高温环境。”余医生说,防暑时也要注意不要贪凉,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且空调温度不宜太低,若长时间吹空调,人体处于低温环境中会适得其反。此外,因空调房中长期密闭的环境易滋生细菌病毒,不利于身体健康,应适当通风换气。
“人体要与天地相适应。”余医生说,夏天是需要人们出汗,排毒排湿的。如果整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虽然感觉身体很舒服,但是没有经过身体代谢的排毒,反而会扰乱机体的正常运行,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市民可以利用清晨较凉爽的时段适当做些锻炼,如健身操、慢跑、散步等,出出汗,帮助机体代谢。
据余医生介绍,从夏季就诊的人群来看,一部分人是因暑热;还有一部分人是因过度吹空调、食用生冷食物而就医的。市民应做好肠道疾病的预防,夏天食用生冷的食物较多,对肠道的刺激,导致肠胃功能下降,甚至出现腹痛、腹泻,建议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量,食用前,要检查食物是否受污染。
早睡早起防“秋乏”
处暑时节,人们时常感觉容易疲乏困倦,俗称“秋乏”。“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应对‘秋乏’的状况,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一下起居,尤其是睡眠,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这样身体能得到较好的休整。”余医生认为,睡好“子午觉”很有必要,子时也就是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应该处于睡眠状态,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当中阴气最重的时刻,子时之前入睡最有利于养阴,而午时是中午11点到13点,午时阳气最重,该时间段内进行适当午休,有利于养身体阳气。这样一来,可以消除机体疲劳,及时恢复体力,促进机体的正常运转。
健康的睡眠状态,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保护大脑。睡眠时,人体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同时,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但由于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原因,现在很多人经常熬夜。这种“夜猫子”的生活方式,容易出现白天头昏脑涨,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余医生提醒市民,这种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阴亏阳亢而产生阴虚内热的症状,应及时调整作息时间,提早入睡,同时使用药膳进行适当调养。
消暑补气并重
“暑热还未退去,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的蔬果,比如,西瓜、绿豆、黄瓜、番茄、葡萄等;也可以选用金银花、菊花制作解暑饮品来清热祛火。”余医生说,经过暑热天气后,身体很容易耗气,通俗来讲,夏天一出汗水之后,就会感觉很乏力、很疲惫,此时应适当补气,可选用西洋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功效的药材,但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食用。
市民在生活中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比如乌鸡、鸭肉、山药、胡萝卜等,或者在煲汤的时候,适当加入黄芪、党参、人参等补气或补血的中药,增强补气血效果。如果气血亏虚的情况比较严重,出现脸色枯黄,困乏无力,嗜睡等症状,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调理,效果会更好。
处暑过后这样吃更健康
“处暑过后的饮食搭配,还是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来,建议吃清淡又滋补的食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柳慧林建议,要多吃应季蔬菜和水果进行滋补,保证身体健康,可以选择山药、银耳、木耳、莲藕、梨子等。在肉类的选择上,尽量多选择白肉,比如兔肉、鸡肉、鸭肉、鱼肉,既能起到滋补的作用又不油腻,而红肉可以少量摄入。
其次,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处暑过后,是食用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每天吃些适量的坚果能获取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同时,还提倡吃五谷杂粮,像薏苡仁、百合,都有除湿的功效,食用时也可以适量加入黑米、大米。也可以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薯类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膳食纤维也较丰富。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可用山药、芋头、红薯等替代一部分主食,促进胃肠道蠕动。
此外,乳制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摄入足量的乳制品,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机制,牛奶、酸奶、豆浆都是不错的选择。那么针对老年人群,乳制品的选择建议以酸奶为主,酸奶能促进消化,有助于肠道健康,补钙效果更佳,能缓解骨质疏松,既经济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