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9:30:18 来源:三峡都市报
记者 付馨瑶 实习生 周兴琰
高笋塘商铺林立,人潮涌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虽说还是主要商业地段,但老城已“老”。在高笋塘核心商圈有机更新中,如何更新好城市的环境,保留好城市的记忆,让更多人既能“共享”,也能“共情”,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市民陈智:我建议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舒适感为重点,倡导渐进的更新与修补,如以西山碑为核心,提升彰显文化底蕴,立李白雕像及诗仙附属文化设施,在太白岩公园建直行梯道与公园后期规划建设衔接。同时,对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台等城市街边、背巷空间进行更新优化,有效补齐老城更新的短板,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
市民刘先生:我觉得要多方位关怀老城区域居民生活,完善社区服务配套,增设老年活动中心,增强居民认同感,让城市富有温度。同时,要充分利用老城一些边角地块,采取点状绿化,多预留公共空间作为电瓶车停放点,让老城街区功能更加完善。并合理利用空置闲地,建造地下停车场和多层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的有效供给,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市民周女士:我希望可以合理增加绿化覆盖率,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打造错落有致的城市绿化景观,并注重保留现有商圈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不一味追求高端、现代,力求有特色、接地气。同时,要精致建设,坚持融合性发展,既要有光阴故事,又要有时尚活力。除中心街区外,老城的其他路段都应有自己的风格,从外立面的造型、色彩的搭配、内部的装饰,在总体风格理念下,都能看到各自的特征,无千篇一律,才能带来惊喜。
市民杨军:我觉得老城有机更新,一方面要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出发,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对老旧菜市场、老旧小区配套工程进行改造,构建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提高社区应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事先预防、应急响应和灾后修复能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舒心、美好。另一方面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拓新消费模式。探索建立养老小区,营造休闲、康复、交流及智能为一体的养老小区,将城市改造的内容切实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