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9:55:46 来源:三峡传媒网
长江万州段。
技术人员查看鱼苗生长情况。
技术人员检查胭脂鱼是否达到人工授精条件。
技术人员辅助胭脂鱼排卵。
综述
强化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鱼翔浅底,碧水东流,这样的画面或许就是长江最美的样子。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是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中之重,近十年来,我区人工繁育的7000多万尾胭脂鱼、岩原鲤等“长江精灵”投入了长江母亲的怀抱,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进入5月,区水产研究所今年人工繁育的鱼苗已经有2厘米左右了,这些天,所长刘本祥和科研人员守在繁育车间,当起了“鱼爸爸”,细心呵护鱼儿们长大。
从3月以来,“鱼爸爸”们就成天泡在水里,为长江鲟做B超检查,为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长江珍稀鱼催产、接生,超过千万的鱼苗被成功孵化出来。
“今年胭脂鱼产量大概是六七百万尾,岩原鲤一两百万尾,中华倒刺鲃一两百万尾,我们通过这些年的人工繁殖,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确保了长江珍稀鱼种的资源保存和增殖放流需要。”刘本祥介绍说。
多年来,长江哺育着万州人民,万州人也用增殖放流的方式回馈着长江,维护着长江生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动植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是灭绝,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降低,胭脂鱼的数量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区水产研究所人工繁育基地负责人王飞说。
胭脂鱼又叫“亚洲美人鱼”,是三峡库区濒临灭绝的长江稀有珍贵鱼种,曾在长江流域有着广泛的分布,产量也很大,但近年来数量不断下降,已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珍稀动物。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水生生物保护区已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全面禁捕。但由于胭脂鱼自身性成熟晚、成活率低,短期内依靠自然增殖使资源得以快速恢复的可能性较低。“胭脂鱼一般在5-6龄才进入生殖年龄,性成熟较迟,繁殖周期长,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自然恢复。现阶段还需要进行增殖放流,稳定一定种群数量后,它才有自然繁殖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长江名优鱼类进行人工繁育研究的话,今后它的种群只会逐渐的退化,如果退化到很严重的情况,也许这个物种就彻底从长江里消失了。”王飞介绍说。
可喜的是,万州区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胭脂鱼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建成全国仅有的胭脂鱼国家级原种场繁殖基地,胭脂鱼等长江上游名特鱼繁育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为不断提升胭脂鱼等长江上游名特鱼繁育技术水平,区水产研究所充分借助运用各类新技术手段,对繁育的珍稀鱼类实行智能化管理,比如胭脂鱼,使用了体内鱼类金属线码标记和微卫星分子标记体系对胭脂鱼亲鱼进行了身份识别,构建了胭脂鱼繁殖亲鱼群体的物理标记和遗传信息一一对应数据库,每年繁殖季节,用专用的仪器在鱼体上轻轻一扫,就可以读取该尾鱼的身份信息,获取该尾鱼的生物学性状,如年龄、性别、繁殖情况,实现了亲本的精细化培育与智能化管理,为生产出最优质的长江珍稀鱼类后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州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的示范带头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殖放流规划,合理搭配放流规格和品种,关注放流品种的适应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变化,严格实施放流操作技术规程,长江流域珍稀保护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十年来,向三峡库区累计投放珍稀鱼类7550余万尾。通过体外T型标记、化学荧光标记、鱼类金属线码标记等方法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增殖放流珍稀鱼类品种在库区鱼类资源种群数量逐渐恢复,资源量稳步增长,种质基因多样性得到保护,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有效控制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为保护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及修复水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爱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理念正在更多万州人的心中发芽扎根,万州的水更清、天更蓝、鱼虾也更丰富了,长江母亲河变得更加生机盎然。
人物故事
刘本祥:前进步伐从未停歇
“这是圆口铜鱼,也就是我们常喊的‘水米子’,这是‘江团’,这是……”研究所里的标本陈列室,是刘本祥经常去的地方,一排排被制成标本装在玻璃罐子的各种长江鱼,他视若珍宝。
今年58岁的刘本祥,是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所长,因为常年和鱼类打交道,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鱼爸爸”。工作30多年来,先后荣获“科技兴农先进个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全国水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所长刘本祥带领科研团队,在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人工繁殖、驯养、救护工作中有重大技术突破,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促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举办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评选活动这样评价刘本祥,同时他也获得了当年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技术奖”。
荣誉背后则是这群“鱼爸爸”数十年辛苦的探索。“很多品种没有八到十年的付出是不可能的,有的品种甚至一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在催产孵化的过程中,科技人员非常的辛苦,24小时不能离人,对孵化过程的要求很严谨。”在刘本祥看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代代相传的科研精神,也有一种情怀包含在内。
在这里,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匙吻鲟、中国大鲵等二十多种名特水生动物,在刘本祥和“战友”们的精心培育下发展壮大,其中几项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荣誉和奖杯是对过去每一滴汗水的肯定,也是前进路上催人奋进的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我的目标,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刘本祥说,自己将继续当好“守护者”,为保护三峡库区乃至全国的水生野生动物作出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
现场特写
胭脂鱼繁殖忙
每年4月份是胭脂鱼的繁殖季节,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胭脂鱼国家级原种场,今年将人工孵化1千万尾胭脂鱼鱼苗,用于长江增殖放流和扩大三峡库区珍稀鱼类数量。
胭脂鱼的外观像是涂了一层胭脂一样,看起来十分漂亮,所以又被称为“亚洲美人鱼”。胭脂鱼是三峡库区濒临灭绝的鱼种,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珍稀动物。
记者在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的胭脂鱼国家级原种场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培育池捕捞成体胭脂鱼,检查公鱼和母鱼是否达到人工授精条件。
“胭脂鱼因繁殖周期长,胚胎死亡率较高,种群数量很难快速增加,所以需要进行人工繁殖。”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技术人员雷鸣告诉记者。
经过技术人员检查,这些成体胭脂鱼的精子和鱼卵质量都符合人工授精条件。技术人员将挤出的胭脂鱼精液和鱼卵混合后,经过搅拌、加水激活、静置授精、吸水膨胀几道工序后,再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小鱼要根据温度的变化,如果恒温18℃到19℃的话,大约需要8天。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万州区,长江过境流程80.4公里,库体水面100平方公里。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1973年开始致力于长江珍稀保护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2016年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胭脂鱼原种场,胭脂鱼繁育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