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10:05:48 来源:三峡传媒网
工作人员搭建的智慧万州平台如同“数字魔方”。 记者 冉孟军 摄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申华
“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实时看到生态养猪场内的画面,还能及时了解到全国生猪市场行情。”日前,走进位于甘宁镇天宫社区的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万州特色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摸查的方式,最终输出全区生态养殖大数据“一张图”,为政府提供数据和监管平台服务,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数据和生产技术服务。
同时,科创中心将发挥“智慧大脑”的作用,立足万州,辐射库区,围绕主导产业,为三峡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实,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故事只是万州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万达开科技协同创新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共建共享?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据了解,被誉为农业“硅谷”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良种繁育、疾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山地智能农机及农业全产业链系统五大关键领域,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实行“政府引导、院校共建、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围绕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布局,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立足万州,辐射库区,围绕主导产业,打造集新技术、高水平、大本领的“智慧大脑”。预计到2025年,科创中心将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0家,孵化平台100家,拟重点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预计达30项,研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50项以上。
不仅仅是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总投资10亿元,于近日建成投用的万州绿色智造赋能中心的“科技味儿”和“绿色范儿”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该中心具备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商务洽谈、学习培训等作用,可为企业提供创建零碳工厂、零碳供应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精益改善咨询、数字化系统建设、碳排放指标和生产运营指标梳理等举措,搭建碳排放与生产运营指标的管理、追踪、分析体系,促进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和碳排放的持续降低,未来2至3年内,将为300家企业赋能,3至5年内覆盖万达开、万开云及整个西南地区,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搭建平台?为科技协同创新添劲赋能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在近日举行的“2021万达开首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上,重庆三峡学院教授郭远臣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带领科研团队艰苦攻关,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自修复技术难题的故事,亮眼的科技成果,澎湃的创新思维,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而此次科技盛会,来自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所、重庆市教委和万达开三地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话平台、谈合作、谋发展,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助力科技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此次推介会,推介科技成果100余项,现场签约5项,达成合作意向11项。
据了解,目前,万州已建立在万高校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库和需求库,征集重点企业技术需求40项,成功促成与两江新区围绕农产品种植、铜材料开发、科技平台建设等科技协作项目3个,长安跨越与重庆同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江东机械与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金龙与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促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医专、三峡农科院、万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区水产所与达州市农科院、达州市中心医院、开州区农业农村委等联合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重庆三峡学院与开州科技局筹建三峡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
同时,与开州、云阳联合组建“万开云增材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召开“重庆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讲会”,引导企业加入市级行业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大平台共享技术创新资源;推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组建“重庆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与达州、开州探索建立万达开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积极策划大数据交易中心,为科技协同创新添劲赋能。
要素聚集?瞄准科技创新未来赛道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万达开三地将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求,鼓励三地有关企业和单位共同开展科技项目合作、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合作和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合作。目前,已建立“1+5”工作推进体系,制定《万州区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工作方案》,与达州、开州签订《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框架协议》《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框架协议》《大数据协同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科协服务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创新要素聚集。
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万达开三地科技部门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围绕创新平台共建、科技项目合作、园区结对、信息资源共享等展开合作,谋划三地创新发展新思路,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协同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将通过“四聚焦”,积极瞄准创新的未来赛道,拓宽创新资源引进渠道。通过聚焦重大载体、聚焦重点领域、聚焦创新创业、聚焦创新生态,加速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引育,激发创新活力,并通过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创沙龙、科技成果路演等科技交流活动,发掘和宣传“双创”优秀项目,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聚众之力,集众之智,不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