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9 9:55:19 来源:三峡都市报
一次性创业申报窗口提供相关服务。
在农村,要摆脱贫困,提高家庭收入,规模养殖或种植创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缺资金和技术,是他们无法迈过去的坎。所幸的是,这些人在创业的道路上,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扶持,此外,政府部门还将邀请专家为不懂技术的人员上门指导服务。近日,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邀请了创业指导专家前往龙驹镇太吉村,为领取了一次性创业补贴的农村困难家庭创业人员等提供养猪创业指导服务,帮助那些“低头拉车不问路”的养猪大户们解疑答惑。
太吉村养猪大户心中有三大困惑
龙驹镇太吉村地处齐岳山深处,两边山岭之间穿过一条318国道,还流淌着一条磨刀溪河流,孕育和滋养着1520多名村民的生活起居。为了提高收入,20多户村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规模养猪大户。
在318国道边,磨刀溪畔矗立着一排崭新房屋,其中有一栋小楼房,就是困难户钟玉琴的家,她是该村养猪大户之一。“前几年她失去了丈夫,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摆脱了贫困,成了远近有名的养猪大户,踏上了小康之路。”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前几年她家被列为建卡贫困户,为提高收入,一家人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业,正当他们向着美好梦想一路进发时,2016年5月,丈夫在回家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离开人世。丈夫的去世,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后来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安抚和帮助下,她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经过自筹,她又新建了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养猪场。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她的养猪场存栏12头母猪、20多头仔猪、80多头肥猪。
日前,创业指导专家组一行来到钟玉琴家,召集该村以及周边其他村10多户养猪大户代表,为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把脉问诊”。
“我是2019年从外面返乡创业养猪,由养一头母猪起步,如今发展有9头母猪、60多头仔猪、10多头肥猪。”来自龙驹镇灯台村的陈伟,也是困难家庭养殖户。她说,以前没喂过猪,很多技术都不懂,只能在养猪过程中慢慢摸索,特别是天热时,家里养的母猪在怀崽时不喝水,很容易流产,一窝下来有时只有两三只、或者四五只,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有的猪儿不吃食,又找不到症状?”“肥猪养着养着,就出现拉稀,请兽医打了针也止不住,这种情况怎么办?”“上半年养的猪亏惨了,一个月要吃1万多块钱的饲料,很不划算!”打开话匣子,养猪户们的苦恼一股脑儿说了出来,他们总的症结在于:母猪产子率低亟待提高,养猪技术缺乏而本土专业人员处理起来又棘手,需要专家上门或网上“点对点”地指导服务。
专家指点症结养殖户茅塞顿开
“在养猪创业过程中,要有管控成本、风险等方面的思维方式!”面对养猪户的这些困惑,来自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指导专家谭军说,养猪大户也要根据全国养猪行情大势,关注成本重视成本,不要“埋头拉车不认路”,要选准发展规模养殖的时间点,规避行情不好的时间波段。
在风险管控上,专家认为,一定要参加养殖保险,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对养殖技术,养猪户一定要与当地镇乡兽医专业人士保持联系,他们可以处理常见病,对于多发或不知病源的病情,建议与在万涉农高校比如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主动联系,自建一个龙驹镇养猪专业户微信群,把区级、镇乡干部推荐的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拉进群里,有疑难问题,及时在群里联系专家,视频问症,在专家指导下对症购药治病。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一个区域或者一个乡镇,最好把猪的品种引进成一致,便于在技术交流上能够保持一致,在销售时也要保持价格一致,形成团队力量,切勿相互杀价以免互相影响利益。
专家们中肯而又切中养殖户痛点的评析指点,让在座的养殖大户们茅塞顿开,也扫除了笼罩在他们心头多时的阴霾,他们表示一定会按专家指点的方向,进一步搞好养殖。
21户创业人员获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有补贴,还有专家服务指导,让创业大众心实更心安。
据介绍,首次创办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其申报条件是:首次创办的小微企业需要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认定标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正常经营1年以上3年以下,带动就业3人以上(不含本人),按规定为员工缴纳五种社会保险,且其法定代表人为下列人员——毕业2年内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含留学回国人员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预备技师班、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等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就业创业政策的群体);登记失业的农村自主创业者;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创业之前为登记失业的下列就业困难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员;除第1类人群外,其他群体人员均应具有重庆市万州区户籍。法定代表人为农村贫困劳动力(农村建卡贫困户人员)和农民工(含自主创业农民)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的,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
补贴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8000元/户,补贴期限是一次性。补贴申请时,由企业、商户向注册地乡镇(街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申请。但需注意的是,夫妻开办多个企业的,一方享受之后,另外一方不再补贴。
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经过创业人员申请,万州区今年共21户获得一次性创业补贴16.8万元。
记者 丁靳 通讯员 王林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