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 10:06:21 来源:三峡都市报
伍应雄带领社区小朋友学书法。
深秋时节,伴随着氤氲的桂花香,漫步在万州区红光社区,黄桷树下,老少围坐在青石桌椅下象棋;百姓大舞台上,小区居民其乐融融排练节目;文化长廊、休息亭里,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快乐成长、老人们乐享安康,党群心相融、鱼水情义长,近年来,在社区党委书记伍应雄的带领下,红光社区取得了可喜变化。
变身“就业红娘”为社区居民牵线搭桥
2001年,红光社区成立,社区党委书记伍应雄也随即到任。
刚工作的时候,面对这个移民组成的社区,伍应雄感觉千头万绪。
如何让这个新的社区焕发活力?怎么拉近与居民的感情……伍应雄的心里早已有了一杆秤:肯定要多为百姓办实事。
伍应雄深知,要想让居民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就要让居民们搬得出住得稳。
而眼下,摆在居民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便是就业问题,于是,伍应雄便变身“就业红娘”。
“你之前干啥工作?”“现在想干什么?”“有啥技能,需不需要培训?”……在挨家挨户走访中,遇到待业的居民,他都会反复问这几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好台账。
针对辖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有限、就业不稳定的问题,伍应雄一方面经常和用人单位联系,询问他们的招聘需求,推荐合适的居民;另一方面也动员仍在待业的居民多留心、多琢磨、多“充电”。
“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群众看我们的党好不好,首先看社区党委是不是真正地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伍应雄读懂了自己的身份,更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我就是一个平台,一个桥梁,一个堡垒,一个阵地,意味着要比别人担更重的责任,付出更多的精力。”
为群众排忧解难成“家常便饭”
社区工作繁杂琐碎,居民的就业问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如果没有伍书记的帮忙,我俩孩子的学习就被我给耽误了。”聊起伍应雄,家住在红光景苑的彭先生很是感激。
据彭先生介绍,因自己患病,妻子离开了他,一家人靠父母种菜维持生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收入来源的一家人生活入不敷出,心情烦躁的他砸坏了孩子们上网课的电脑。伍应雄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工作者一道上门了解情况,并联系师傅上门维修,解决了孩子们上课的问题,也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
得知他们一家的低保在老家一直没申请下来,伍应雄立即召集社区相关人员商议并上报给了街道,对彭先生一家进行评估后认定符合低保条件,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伍书记,我家楼上的排污管爆开了,家里污水漏得到处都是,找了几个维修师傅都不愿意来,这还怎么过年啊?”上前年的大年三十,正和家人吃团圆饭的伍应雄接到了山湾街259号三单元马先生的求助电话,他立即放下碗筷,赶往马先生家里查看情况,并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维修工程队,让马先生过了一个舒心年。
这只是伍应雄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一个个片段。在他看来,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社区工作者的第一信号,只要群众有需要,就要站在群众身边。
“我家阳台玻璃被砸坏了,但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怎么办啊?”“山湾街255号廊桥花园,老是有外墙砖脱落,好怕砸到人啊。”……二十年的社区工作,让解决居民困难、协调邻里纠纷、为民办实事,成了伍应雄的“家常便饭”。
当好社区“领头羊”为民办实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社区的“领头羊”,伍应雄还聚焦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摸索了一套“一个统揽,两个提高,三项服务”的1、2、3工作法,认真为群众开展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
红光社区有常住人口8000多人,除了3个小区有物管外,其它37个楼栋全都是“散装”楼,早年的还房和商住楼,没大门更没物管。居民遇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没有主心骨,往往吵吵嚷嚷一通又达不成一致意见。
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在伍应雄的带领下,社区建立了专门为“散楼”服务的物业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社区整合资源,逐步向物业规范化方向前进。
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伍应雄组织社区居民组建了一支党员便民维修服务工程队,以党员为主,有砖工、木工、漆工、水电工、石匠、勤杂工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40多名。服务队采取低偿、有偿、无偿服务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服务,既解决了辖区群众的应急需求,也激发了辖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楼栋公共事务的自治热情。
同时,伍应雄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美术特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打造了高品质传统文化宣传长廊、曲艺百姓大舞台、基层民族文化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利用这些平台,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文体活动,加强对社区群众传统文化培养和素质提升。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老年生活,还建设了高标准社区养老服务站,解决了社区有需求的老年人和群众的吃、住、行和娱乐所需,组建了四川竹琴、四川清音、军鼓队、八段锦、书法培训等文化队伍,成为万州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
20年来,在伍应雄的带领下,让红光社区从一个一无所有借房办公的社区,变成了服务阵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全方位服务居民的现代新型社区。
记者 李成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