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 9:48:38 来源:三峡都市报
吴仕权、何兴汝夫妻二人照顾母亲吃饭。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但如何读懂“孝”,如何把“孝”做好呢?
在万州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万州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日前联合举办的万州区第四届“幸福家庭”评选活动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着“孝”的含义,被街坊邻里传为美谈。
摔了一跤,高龄母亲卧床不起
这对花甲夫妻家住万州区牌楼街道万安社区科园路。丈夫吴仕权和妻子何兴汝现年都是69岁。夫妻二人悉心照料的老人叫周大国,是吴仕权的母亲,生于1922年,今年已经是99岁高龄。
2015年10月的一天,当时已是93岁高龄的周大国,在起床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让原本患有二级肢体残疾的她从此卧床不起,瘫痪至今。
“当天中午,我下班回家看到母亲躺在地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门口,嘴里不停地呻吟……”回忆起那一幕,夫妻二人不禁潸然泪下。
吴仕权告诉记者,他母亲从那次摔跤后便神志不清,且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进行。
放弃补鞋营生,一心守在病床前
周大国老人育有7个儿女,如今健在的有5个,吴仕权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其余几个女儿都远嫁他乡。老人瘫痪后,赡养的重担便落到了吴仕权、何兴汝夫妻二人身上。
“母亲瘫痪在床需要进行全天护理,必须留一个人在家照料。”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何兴汝与吴仕权进行了一番商量。
最终何兴汝决定,让腰椎不好,且患有二级听力残疾和三级肢体残疾的吴仕权放弃几十年的补鞋营生,留守家中照料卧床的母亲。
吴仕权告诉记者,在2015年那会儿,他从事补鞋、修鞋营生,每月能挣3000多元,收入还算不错。“不过相比自己挣的那点钱,照顾好母亲更为重要。”作为手艺人,放弃自己的手艺,虽有些许不舍,但吴仕权一点都不后悔。
赡养天经地义!她养我小,我养她老
“小时候,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母亲一个人在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真的很不容易。”吴仕权说:“如今母亲老了,动不了了,她养我小,我养她老。”
夫妻俩表示,虽然他们就快步入古稀之年,但只要还能动,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好母亲。
夫妻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凌晨4点过,睡在母亲床边彻夜守候的何兴汝都会准时起床,为母亲和丈夫做好早饭,然后出门上班。吴仕权随后起床,守在母亲身旁。喂饭、洗澡、换尿不湿、清理大便、间隔一定时间给母亲翻一下身,一上午就这么过了。
中午,何兴汝利用下班时间,匆匆忙忙回到家,给母亲和丈夫做完午饭后,又得回到在某医院的保洁岗位上。而吴仕权则继续重复着上午的事情,围着母亲忙前忙后。
晚上8点过,忙活一天的夫妻二人才能勉强缓一缓,躺下休息。不过,漫漫长夜,夫妻二人还得每隔两个多小时起床为母亲翻一次身,天气炎热时还得再给母亲洗一次澡。
6年来,夫妻二人每天都一遍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照顾母亲上,没有一句怨言。
夫妻二人表示,照顾母亲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天经地义。
孙女接力敬孝,为奶奶两次凑钱购房
从给瘫痪在床的老人洗衣做饭、换尿不湿、清理便盆,再到煮饭喂饭、洗头洗澡、剪发剪指甲……夫妻二人所做的一切,他们的女儿吴代群和吴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父母的影响下,两个女儿和女婿也特别孝顺。已经成家的姐妹俩不但经常回家看望奶奶,还为了一家人居住得更方便,先后凑钱购买了两套房屋。
吴仕权告诉记者,老人刚瘫痪在床那会儿,他们一家人住在门面里,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用楼板隔成了上下两层。
“母亲住下面,我和妻子住上面的阁楼。阁楼很闷,照顾母亲也不是很方便。”吴仕权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方便他和妻子照顾母亲,两个女儿凑钱购买了如今的住房。
记者在吴仕权家看到,这套房子虽有40多平方米,但由于只有一室一厅,吴仕权母亲的床也只能安放在客厅的一角。
“母亲大小便失禁,随时都要处理,有客人来时多少有些尴尬。”吴仕权说,考虑到这些情况,今年两个女儿又凑钱购买了一套房屋,两室一厅,准备过段时间就搬过去。搬到新家后,老人就有了单独的房间,照料起来会更加方便。
孝善之举令人动容,邻里竖起大拇指
吴仕权、何兴汝夫妻二人的孝心,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见记者前去采访,他们都纷纷表达了对这夫妻二人的赞赏与钦佩。
“他们夫妻二人对老人的照料真是做到了无微不至,做得非常好!”提起吴仕权、何兴汝夫妻二人的孝善之举,邻居张明凤频频竖起大拇指称赞。
张明凤告诉记者,他们的母亲瘫痪在床这么多年,不但身上没长过褥疮、没出现溃烂,家里还没有一点异味,这完全是这夫妻俩悉心照料的结果。
夫妻二人悉心照料瘫痪母亲一事,不但成为了街坊邻里的美谈,还成为了孝老敬老的好榜样。
记者 陶原 何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