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5 8:51:03 来源:三峡传媒网
村里务工人员在车间打包芦花鸡鸡蛋。
芦花鸡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
脱贫户邵坤群是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的厨师,她正忙着给工人做午饭。
脱贫户郎定中维护芦花鸡林下养殖场。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夏荣伟/文 侯本艳/图)“我们家的芦花鸡都一批批卖出去了,收入了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现在家乡就能找到很好的增收途径。”龙驹镇梧桐村村民邵春燕,在村里带动下,放弃外出务工,专心在家养殖芦花鸡,免去了思乡之苦,参与了家乡发展,获得了丰厚回报。
通过利益联结,实现带贫益贫,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区芦花鸡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因企因户选择利益联结方式,把村集体、村民作为联结对象,创新股权设计,拓展联结方式,优化利益链条,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
A 完善机制 “联得稳”
“就我们村来说,以前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现在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近两年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收益就达到了40万元。”龙驹镇梧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德梅说,村里的芦花鸡等产业发展壮大了,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村里在开展公共服务上更有资金保障,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产业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我区从芦花鸡产业通过鲁渝东西部协作平台落户龙驹镇开始,就强化利益联结,注重带贫益贫。龙驹镇坚持“党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理念,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与村集体和村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增强“造血”功能。养殖基地每销售1只鸡,拿出2元作为村集体收入、18元分配给当时还未脱贫的贫困户,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5000元。
依托科技帮扶集团,通过“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的模式,为芦花鸡生态养殖企业提供专家团队智力支撑、提供高效技术服务、培育专业养殖技术人才;帮助研发富含中药材成分的有机青稞饲料及实行二维码溯源系统生态有机认证,在进一步提高芦花鸡的品质和免疫力的同时,协助企业规范了生态养殖标准,实现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科技经济化的有机融合。
2020年开始,龙驹镇在全镇采用“联合社+专业合作社+村居”的模式,推广发展高效山地散养芦花鸡。除带动本镇外,企业还与区内的后山、走马、熊家、普子、李河等10多个乡镇签订养殖帮扶合作协议,帮助周边发展,扩大带动效应,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芦花鸡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B 拓展方式 “联得准”
打开芦花鸡生态养殖棚的门,清理圈舍、检查饲料、察看饮水设施……郎定中动作熟练。“我和我老婆在养殖基地务工两年多了,我负责散养鸡的管理,她当炊事员,一个月有6000多元工资收入。”郎定中笑容满面,精神状态很好。
郎定中是木匠出生,作为手艺人,在外面务工收入还不错。有一次他不慎从高处坠落,摔坏了腰部神经,出院后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孩子当时正在读大学,开支较大,成了建卡贫困户。
“你看嘛,现在两个腿的粗细都不一样。”郎定中捞起裤腿,果然,左腿明显比右腿细。这样的情况,外出务工不可能了,在家里又能做些啥呢?郎定中一度很苦闷。
“我们家能打翻身仗,全靠村里的芦花鸡产业带来了多个增收路子。”郎定中细数收入来源,除了务工收入,芦花鸡养殖基地通过托管代养,给他们分红;自家的土地流转,有一笔收入;家里种的玉米,可以就近卖给养殖基地做饲料;现在家里还自己养了一批芦花鸡,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郎定中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孩子大学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收入还不错;我们夫妻两个在老家,一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困难时刻已经过去,现在真的是过上了幸福生活。”
拓展联结方式,让村民分享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红利。“就梧桐村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和芦花鸡有关联,常年在芦花鸡生态养殖基地和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务工的就有20多人,灵活带动务工200多人。”侯德梅说:“这些务工的村民有的参与场地建设,有的负责散养芦花鸡,有的在车间从事生产,平均工资3000元,都实现了稳定脱贫。”
C 因户施策 “联得好”
“我现在不仅搬进了新房,还学会了驾驶、买了私家车,这都是镇里、村里帮助我发展芦花鸡养殖,才让我过上了今天这样的好日子。”9月23日,龙驹镇梧桐村脱贫户张定美,正在自家的芦花鸡养殖场忙活,对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张定美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名人”。他的脱贫故事,曾作为典型事例登上了《人民日报》2020年4月16日1版;大型系列纪录片《梦圆千年脱贫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万州篇,他是主角;今年4月,他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张定美生活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芦花鸡产业精准带贫益贫的生动体现。以前,张定美是梧桐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和许多乡亲一样外出打工谋生。2016年,他在高空作业时坠落,导致尾椎骨受伤,干不了活,只得回家休养。当时,他的父母均身患重病,两个孩子一个念中学、一个上小学,家中入不敷出,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
病情稳定后,张定美就为怎么挣钱养家发愁。2018年底,村里的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进行半年分红。作为当时贫困户,他家和另外7户都属于带贫对象,由芦花鸡养殖基地负责人牟桔丰代养芦花鸡,半年时间就喜领1800元。
“还有这样的好事,当时真的感觉天上掉馅饼了。”张定美说,帮扶干部就借机动员他参与芦花鸡养殖。他担心养了卖不出去,帮扶干部就找人先交了1万元定金,又帮助他利用小额信贷建起了鸡棚。就这样,张定美走上了养殖路。
2019年,张定美养了500只芦花鸡,卖了4万多元,便主动申请脱贫“摘帽”。去年,张定美将养殖规模达到了3500只,实现收入10万元的“小目标”。今年,张定美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成了有车一族。
“养殖基地落地梧桐村以来,已带动了村里100多家农户养殖芦花鸡,98户脱贫户大部分参与其中,养殖规模1000只以上的就有6户。”芦花鸡养殖基地负责人牟桔丰说,目前全区养殖芦花鸡有50万只,通过利益联结,有效发挥了促进村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作用。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我区芦花鸡产业通过多种联结方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给村民看、教会村民干、带着村民赚,把致富民业留在了乡村、把就业岗位留给了村民、把产业收益分享给村民,芦花鸡变身“金凤凰”,村民们端上“金饭碗”,有力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