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万州红光社区:矛盾化解的“清道夫”,社区治理的“桥头堡”

2021-9-3 8:29:49 来源:万州治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它承载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治理则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的重点。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

近日,在万州红光社区,全区首个以辖区认可度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社区民警周桂秋名义命名的工作室——“秋秋工作室”,在试运行1年多后正式挂牌成立。这个工作室因何而设?有何功能作用?它的诞生会给社区治理带来什么好处?透过这个“小窗口”,我们一起去看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万州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吧。


牵住“牛鼻子”,经年干戈相继化解


 “秋秋,陈家两兄弟又闹起来啦!”2019年1月,太白街道谭书记心急如焚地对“秋秋工作室”创始人周桂秋说。


自2010年起,因撤迁移民补偿款290余万元分配问题,10年来两兄弟闹得红眉绿眼,近期愈演愈烈,兄弟相见仿如仇人。


“其他莫说,100万少一分,老子就不依教!”首次相见,弟弟便给民警来了个“下马威”。但周桂秋并未退却,她不仅隔三岔五上两兄弟家坐坐,释理讲法,似乎办法用尽了,但二人始终寸步不让。


“看来还得另谋出路。”周桂秋决定一方面从哥哥的病情和再婚家庭入手,通过与现任妻子分析时弊,另一方面从亲情角度,真情劝诫弟弟要知方寸、懂进退。在今年8月11日,适逢陈家兄弟给长辈做生,周桂秋觉得时机到了,庆生宴上,在亲戚众口一词的劝解和她前期50多次调解工作的基础上,两人很快达成50万元的分配数额。


至此,通过牵住矛盾纠纷的“牛鼻子”,这起拖延10年的“老大难”问题尘埃落定。8月14日,为感谢周桂秋的真情付出,弟弟专门为她定制了一面锦旗送进派出所。



像这样棘手的问题,在位于万州核心商圈、人口密度大、重点单位多、移民等诉求群体活跃、各类矛盾交织叠加的红光派出所时常出现。

 

做好“小文章”,“秋秋工作室”应运而生


“当初成立的初衷就为化解矛盾纠纷,选择红光社区作为试点,则是看中周桂秋的群众基础好、群众工作能力强、辖区群众对其认可度高,通过其下沉社区,可第一时间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所长唐毅介绍说



其实,红光派出所近年在思考推进社区治理的“大格局”中,一直都在致力寻求做好矛盾化解的“小文章”,“秋秋工作室”就是派出所在推动以“止于未发”为目标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探索,也可谓是应运而生。


红光派出所社区民警周桂秋从警20多年,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在辖区群众中“调”出了亲和力,“解”出了威信,成为红光派出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领头雁”。“秋秋工作室”以周桂秋名义命名,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强化品牌引领,打造成为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桥头堡”,引领一班人争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清道夫”。


外号“秋秋妹”,她20年心无旁骛守民心


今年42岁的周桂秋,是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红光社区民警。从21岁到41岁,她的工作岗位只有一个,那就是社区民警。20年来,她心无旁骛守民心,把居民的每一件事当成大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耐心、细致、热情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守护平安,为社区织就稳稳的“安全网”,守候着万家灯火。怀揣真心、细心、耐心、热心,穿梭楼栋查社情,错时上门访民情,真情专注听民声,全心全意解民忧,日积月累下来,不但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更深得辖区群众的信任,辖区的大爷大妈都亲切唤之“秋秋妹”。



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嘉奖8次,多次获评“优秀社区民警”荣誉称号,树立起万州公安社区民警的标杆和典范。


创立“工作法”,推动社区治理纵深发展


“工作室的职责就是守护辖区平安稳定,汇集社情民意,主动排解矛盾纠纷,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以真心换真情,以真干解民忧。”



“秋秋工作室”总结出的矛盾纠纷“六步化解法”和‘15字群众工作法’通过一年多的运用实践,可谓成效斐然。



 “六步”即:全面排、用心听、依法调、融理讲、倾情帮、及时访,在日常排查化解辖区的矛盾纠纷中,几个步骤交互运用、互为补充,不但一般矛盾很快就地化解,就算是经年不息的纠纷也能有效调解成功。今年4月,周桂秋在社区入户登记时发现,三湾街一带总是存在一股臭味,经过查看,原来是这一带的生活垃圾堆积过多未及时清理造成的。经过一翻了解得知,原来是当地的小区居民不交物业费造成垃圾未能及时处理,社区为降低处理成本只好间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处理一次。


周桂秋通过走访涉及的每一户了解具体情况,用心和大家交流,引导大家要在法律的框架下维护自己的权益,实实在在站在城建公司和每户居民的立场,把“一碗水端平”,10天,跑了200多户,最终让居民服了气,每月按时缴纳垃圾处理费。困扰社区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矛盾纠纷“六步化解法”迎刃而解。


“还是秋秋厉害,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给解决了,给你点赞!”社区书记激动地说道

“15字群众工作法”即:坐得拢、谈得来、听得进、帮得了、办得实。去年11月,在解决2015年以来辖区居民占用私人停车场的矛盾中,可以说就是“15字群众工作法”的生动实践。去年11月,辖区居民向某愁眉苦脸找到“秋秋工作室”诉苦:2015年,自己近千平方米停车场因手续不全被暂时搁置后,周边40多户居民将其占用停车,5年来,双方各种“博弈”,他也先后安装大门、请人看门,但都架不住居民的“攻势”,双方为此剑拔弩张。


“周桂秋先后前往建委、规资局、房管局等部门,调取证明材料、咨询律师,很快明确停车场的权属问题后,便组织双方坐拢协商。起初居民们一口咬定停车场是公摊,但面对律师出示的相关证明材料后,大家虽勉强承认,但始终“满堂蚵蟆叫”,不肯让步。


“那就逐个击破,我不信这些人都不讲理。”每天傍晚,她带着驻所律师挨家挨户爬楼,阐法律、讲道理、谈人情,让居民谈得来、听得进去,帮助他们搞懂各种道理。其中最顽固的一户,两人前后跑了六次,方才同意让步。


时间一晃到了通告居民撤出停车场的最后期限,但仍有10多户居民不以为然,其中一人“跳”得最为厉害。现场周边,百多名群众围观质疑。“秋秋工作室”的民警们在前期工作上,凛凛正气和威严震慑了现场所有人员,10分钟内,10多户居民鱼贯开车撤离现场,这桩拖延6年的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


争当“清道夫”,助力守护平安万家


“这个工作室不是我个人的,它是红光派出所实践‘枫桥经验’创新和发展的结晶。”周桂秋说,工作室成立以来,最明显的就是各类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亲密了。



“秋秋工作室”已建立起一套“门诊”“急诊”“会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运行模式,全力做好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清道夫”,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工作室结合派出所值班制度,建立完善24小时调解机制,主动上门走访摸排,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调处、第一时间说理疏导、第一时间源头化解。今年以来,主动上门回访案事件60起65人次,有效遏制了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


在去年3月,社区书记给“秋秋工作室”打来电话,说辖区居民彭某家中闹得“不可开交”。5分钟后,周桂秋推开彭家大门,在了解到彭家因家庭窘境闹出纠纷的情况后,她奔波协调为他家落实了低保,同时她还前往两个孩子就读的学校,联系生活费和资料费减免,并四下托人为彭某谋到一份保安工作。如今,在周桂秋的倾情相助下,彭某一家5口的生活已走上正轨,很好消除了社区一隐患。



 “社区有了‘秋秋工作室’,很多事情都不用再往派出所跑了,有啥急难事也近便了。”居民宋雪称,从早到晚都能在社区看到民警,大家都觉得心里安稳又踏实。据了解仅今年1至7月,经该工作室调解的矛盾纠纷就有101起,化解率100%,其中“老大难”6起,最久的长达20年。

延伸阅读:
  1. 2021年09月03日
    玉城社区推动“楼栋工作日”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
  2. 2021年09月03日
    万州红光社区:矛盾化解的“清道夫”,社区治理的“
  3. 2021年09月02日
    太白街道平路社区,通过“双亮”改造后的玉和巷靓丽
  4. 2021年09月01日
    【聚焦“双亮”】分水镇黄泥社区:遍栽李子树 荒山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