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打好绿色牌 走稳生态路“万州模式”推动全区山地高效型农业健康发展

2021-8-21 8:42:16 来源:三峡传媒网

 新建的生态猪养殖场全景。(区畜牧技术推广站供图)


 龙沙镇牧邦生态猪养殖场内。


 粪污发酵场。(区畜牧技术推广站供图)


 生活在低架网床上的生猪。(区畜牧技术推广站供图)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应凤林 文/图)低架钢网床上,一头头母猪正在酣睡、一只只仔猪正吮吸着母乳。整个圈舍干燥温暖,空气中几乎没有粪便的臭味……这里是万州区“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示范基地,位于高梁镇天鹅村。基地因为采用了“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养殖模式,养猪产生的粪便发酵用作有机肥,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万州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生猪养殖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增收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和市场风险。2018年,万州区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提出了“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生猪养殖模式,实施“万州区有机农业产业化10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


 三年来,全区上下致力于破解养殖污染难题、恢复生猪产能、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如今随着10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的竣工达产,遍布在万州山山水水间的生态猪养殖场,正在山地间刮起一股绿旋风,串起了当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生态养殖技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在刚刚建成的生态猪养殖场里,我们看到,低架网床分楼上楼下,猪生活在楼上,排出的粪便直接掉到楼下。即便有粪粘在低架床碳钢网上,也会因为猪来回走动震落下去,粪便不用水冲,圈舍干净整洁。


 个性化的饮水器设计也是生态猪场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一头80公斤左右的猪每天喝水时漏到地上的水就有5公斤。按照猪头和猪嘴尺寸设计了安装在墙体里面的饮水器,猪只有把头伸进饮水器的圆筒里面才能喝水,漏掉的废水被收集到管道里流进鱼塘。


 既节约了水,又保证了猪圈的干爽。脱离了高湿、易生病的环境,猪仔的育成率提高了3%至5%。此外,排到楼下的粪便全量化收集后,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深度发酵成有机肥,1吨有机肥最低可以卖800元。


 利用“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生猪养殖模式在全区大规模推广在全国尚属首次。农业农村部、生态环保部、科技部、重庆市等各级领导和专家,全国各地养猪同行纷纷到万州调研、考察学习,对该养猪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为“万州模式”。


“万州模式”不是原创,是对“广西奇昌养殖技术”的总结、完善、提升和推广,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标准和规范。区别于传统的生猪养猪模式,“万州模式”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彻底解决养殖污染,有效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并能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等优势。


 万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高级畜牧师骆世军分析,“万州模式”是对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的革命,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养殖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为基础,构建动物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低架碳钢网床、自动刮粪机、风机水帘等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自动供料系统、严格的雨污分流及饮水接水设施、养殖全程严禁圈舍冲水等技术);二是以“微生物+”为核心,在养殖全程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和中药发酵酵素、用有机酸代替化学消毒药品消毒圈舍和环境,构建益生菌、动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态安全系统;三是以生物堆肥发酵技术为手段,全量收集猪粪尿至发酵棚,添加垫料和粪污发酵菌异位发酵生产有机肥,将养殖场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全区100万亩经果林,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构建生态种养循环新模式


 站在大周镇莫家村5组的一处山头,只见一排排崭新的厂房矗立青山之间。这里,就是10个单元占地1800平方米的生态猪养殖场。与很多地方一样,莫家村的生态猪养殖场就建在果园里。


 大周镇莫家村地处长江边,这里的村民素来就有种植红桔的习惯。从2006年开始,红桔因为品质不高,价格持续走低,一公斤才1.4元——1.6元左右,村民无收益,久而久之,许多红桔树都被荒弃,成无人管理状态。


“种红桔,就跟养猪一样,采用传统方式风险高,效益低。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以园养地、以地养橘、以园养人‘三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的就将生产效益发挥到最大。”养殖场业主余康均说,将养殖场建在柑橘园里,能够更加便捷地实现粪污内部消化利用。


 在养殖场,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封闭式发酵池。猪场产生的粪污全部收集,排入封闭式发酵池中进行生物发酵。粪污废物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种植果树可以,养殖泥鳅、甲鱼和各种鱼类都能用上!”余康均说,通过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增加土地营养后,种出的柑橘等果子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不同的是,“万州模式”成功破解我区耕地面积载畜量不足的难题。


 骆世军介绍,传统生猪养殖模式采用“畜-沼-农(果、茶、菜)进行综合利用。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实行固液分离,干粪通过堆码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运到作物基地作为肥料利用。污水经沼气池或直接贮存在贮存池里通过多级氧化沉淀,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储存用作液体肥料利用。一个养殖场要就近配套一个果(茶、菜)园进行粪污消纳。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重庆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和《万州区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发展规划(2019~2022年)》,万州区现有耕地面积9.8万公顷,如按每亩1.3头生猪当量消纳粪污,全区耕地可承载191.1万头生猪当量产生的粪污。但是,目前我区种养不配套,结合率不高,污水管道不能远距离输送,使我区耕地的有效载畜能力大打折扣。我区2019年生猪出栏68万头,加上牛、羊、禽、兔等超过100万生猪当量,在建的“德康项目”和近20个社会养殖场投产后生猪年出栏超过120万头,如按“传统养殖模式”将使我区耕地不堪重负,无力消纳。


 然而,“万州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产生污水,养殖排污量减少70%,全部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利用销售和运输。


 不仅如此,这样生产出来的有机肥让果园里果子的品质也提升了不少。“之前,我们在基地选了一小块地来做示范园,全部采用有机肥,结果同样的柑橘品种,种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口感香甜,价格相比之前翻了几倍,而且完全不愁卖。”余康均说,果园的柑橘品质提升、销价提高后,也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人数。


 放眼全区,“万州模式”通过生猪生态养殖,利用粪污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一年可生产有机肥25万吨,用于我区100万亩经果林,有效提升我区经果产品品质,实现种养循环,推动我区“山地高效型农业”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1. 2021年08月21日
    打好绿色牌 走稳生态路“万州模式”推动全区山地高
  2. 2021年08月20日
    【万州区百万头生态猪项目竣工达产系列报道】绿色本
  3. 2021年08月17日
    8月4日,是万州农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
  4. 2021年08月04日
    自8月1日以来,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区公安局、区法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