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3 9:43:43 三峡都市报
罗代贵老人。
罗代贵获得的部分奖章、奖牌。
在万州区甘宁镇帅家村1组住着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叫罗代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多次受伤的他曾获得过不少奖章、奖牌,并立过二等功、三等功。
“八一”建军节当天,记者走进罗代贵的家,聆听了这位战斗英雄讲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为了信仰 他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役
1940年,仅有13岁的罗代贵成为一名青年远征军的坦克兵。1942年5月,他参加云南保山阻击战,曾和陆军后方医院的李近平、董志芳等一路参加过数次战斗。
1950年3月,他跟随解放军到贵州的桐梓剿匪,在遵义赤竹镇、板桥镇一带剿匪时差点丢了性命。罗代贵回忆,有一次,医院打“牙祭”,他好不容易排队轮到自己时,才发现没带饭碗。于是,他灵机一动,摘下帽子,将美味的饭菜装在帽子里,正准备享受时,一位受伤的战友就被送到医院。这位战友头部被灼伤,头发全烧没了,但他头脑还很清醒,坚持要再上前线,罗代贵连忙将勺子里的肉送到了受伤战友的嘴里。
1950年10月,罗代贵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抗美援朝中他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其中上甘岭战役最激烈,令他至今记忆犹新。在这次战役中他也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前有老乡多次劝他回老家,但他说:“为了信仰,我会活着回来建设家乡的。”
抗美援朝 真实战况比电影情节更残酷
“我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罗代贵长吸了一口气,摸了一下胸口,使劲挺起胸膛,精神抖擞地告诉记者:“1950年10月,我跟随部队从武汉出发,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老战士,先在团里,后分到团医院,后来进入后方医院担任班长。”
他所在的后方医院离上甘岭战区只有2公里。由于当时气候恶劣,他们坐在汽车上,中途有人在车上睡着了,脚冻在鞋子里,脱不下来,最后不得不到老乡家里用铺盖盖上,待暖和后才把鞋脱下来了。罗代贵讲到这里时,哽咽了好久,眼泪润湿了双眼。
当时,由于敌机轰炸不断,他们必须参与伤员转运工作。白天敌机不停地轰炸扫射,无法转运,罗代贵和战友们只好把伤员藏到各个山沟里用树枝作隐蔽,到了晚上再把伤员从前线抬下来,用担架往后方转送。一天下来,他们只能轮流休息三、四个小时。因医院大部分是女兵,只要是遇到涉及体力的工作,罗代贵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姑娘们都称他为“暖心大哥”。
罗代贵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遭遇空袭是家常便饭。在战斗中,他遭遇过一回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在执行医疗支援的一次战役中,他和战友们在救治伤员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又遇到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几架美国敌机不停地在上空盘旋,不停地空投炸弹。因地形不能埋伏,他们只好躲在一棵苹果树下,一架美国敌机飞得很低,就像在苹果树的树梢上似的。突然一声巨响,美国的战斗机扔下一颗炸弹落在苹果树不远处,冒着黑烟,顿时苹果树就没了。强劲的气流和震波将他抛出了十多米远,并使他翻了几个跟斗,重重地摔在地上,昏死了过去。
当他醒来时,他躺在一个大坑里,同行的几位战友都牺牲了。他顾不得难过,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活着,我就会一直向前。”
没过多久,砰!一声巨响。在他躺的大坑200米处,一架美国敌机被志愿军合力精准开炮击落。地面上空飞舞着地堡的碎片、凹瘪的钢盔、断枪和敌人的残肢。罗代贵忍着伤痛,在敌机的残骸中认真寻找可用的物件,最后仅仅只找到一把有利用价值的水果刀。
“别看这小小的水果刀,在当时可派上了大用场。”罗代贵回忆,由于他和战友们几十天没出过地道,根本无法理发,他把刀子磨快后将自己的长胡子刮掉。医院的姑娘们身上和头上都长了虱子,大家索性要求用这把刀子剃成了光头。
罗代贵说,后来,电影《上甘岭》上映,大家都说电影好看,但这毕竟属于艺术再创作,真实战况比电影情节更残酷。
扛起锄头 驰骋人生“第二战场”
“国家不再动荡,自己又多年未回家,想家了!”罗代贵说,1955年12月退伍后,他被安排到四川的绵阳农场工作。途中路过家乡时,他突然向部队申请,因离乡背井十多年,思乡心切,想回家建设家乡。后经批准,他被分配到地方医院工作。在地方医院工作2年多后,他又直接申请回老家当农民。
“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和平年代,有一块田和地,过得踏实……”罗代贵说,当时,老百姓都分到了田地,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比较贫穷。罗代贵回到老家后,组织村里的党员、年轻人,带领群众扛起锄头共同修建了茨竹水库、红旗水库、石大秋水库等,开渠修沟方便灌溉农田,开荒平地种庄稼……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他都努力完成。几年下来,当地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生产、生活进入了正轨。罗代贵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被推选为生产队的会计。
“我小时候最爱爬到罗爷爷背上听他讲革命故事了。”现年50岁的村支部书记何孝美告诉记者,罗代贵年轻的时候又能文又能武,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名人。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高唱几首革命歌曲,不时还现场表演如何把鬼子打得落荒而逃,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两代父子兵 不同的经历一样的情怀
1958年,罗代贵和妻子结了婚,膝下有5女1男,罗荣禄是家里唯一的儿子。
“父亲送我去当兵,当时好多人都不理解。”罗荣禄告诉记者,“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讲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的战斗故事,只要一说起牺牲的战友他就很难过,时时提醒我不要忘记他们,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记住党的恩情……”
罗荣禄说,在父亲心中,男孩子就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1980年7月,他高中毕业。父亲得知成都军区某部队要来万县招兵,马上将消息告诉了儿子。罗荣禄没有一丝犹豫,积极报名参军,当年10月入伍,到了部队,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机枪连班长,并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嘉奖。
在与记者聊天时,罗荣禄感慨万千,也是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经常写信教导他——在军营里面,光靠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情怀和信仰。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家卫国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罗代贵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国家有需要,当过兵的我们就应当为国作战。”现在罗代贵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仍每天收看新闻,关心国家、国际大事,还不忘给下一代人讲述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希望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 谭明涛 通讯员 罗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