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龙沙镇抓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大事”

2021-7-15 11:16:38 三峡传媒网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黄馨)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被集装成箱运往镇内外,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整洁的院落、文明的乡风成为村庄的“标配”,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龙沙镇做好顶层设计、树标立杆,聚焦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抓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助力乡村振兴“大事”。


小院子“盘”出“大效益”


仲夏时节,走进青山绿水间的龙沙镇龙安村,处处硕果累累,绿意盎然,村民的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鸡鸭成群,处处生机勃勃。


“我家这个小小的庭院每年增收上万元,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7月13日,记者来到龙沙镇龙安村5组时,村民付仕聪正在院子里喂鸡。今年55岁的付仕聪因患神经性官能症及腰椎病多年,无法干重体力活。


“你家门口有这一大片空地可以用来栽果树,然后在院子里建一个鸡圈,养一群鸡,宜居增收两相宜。”付仕聪说,就在他为找不到致富门路而忧心忡忡时,镇村干部上门来了,动员他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没过多久,付仕聪用村里给他申请的5万元国家贴息贷款作本钱,养了100多只鸡,在院中栽了200多棵玫瑰香橙。


“我住的这个地方紧临公路,交通方便,不出家门就能将鸡和橙子卖出去。”付仕聪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不出家门就能挣钱,日子是越过越有味儿。


其实,付仕聪的故事只是龙沙镇通过“一户一策”将村民的小院子“盘”出“大效益”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龙沙镇利用村民庭院、房前屋后空地和劳动力,进行有效配置、高效利用,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农户自主选择产业、自主确定规模、自主经营管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农业增收新亮点。以“一架葡萄、一畦菜地、一个果园、一个牲畜圈”为标准,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每年为村民带来上百万元的纯收入。


绿色“打底” 积蓄发展“动能”


山脚下、溪沟旁、房屋边,漫山遍野成排的玫瑰香橙树在雨雾中尽情地舒展着枝桠……“我种了3亩地的脐橙,橙子卖了将近10000元,加上养牛,一年的纯收入稳稳当当超过3万元。”当天上午,记者来到龙沙镇彭家村时,年逾七旬的村民付绍成正在果园里掏水沟,说起自己这几年的“致富经”,付绍成滔滔不绝。


“七条沟、八道梁,山旮旯的‘巴掌田’不产粮。”彭家村地处大山腹地,山地多、平地少,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从2015年开始,当地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水果产业,5年时间发展红心蜜柚350亩,153户村民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发展晚熟柑橘基地500亩,135户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曾经的“巴掌田”被盘活,种下了“摇钱树”,成了连片的果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据了解,近几年来,龙沙镇通过绿色“打底”,积蓄发展“动能”,建立了万亩晚熟柑橘基地,并在老林、马岩、黄金等村标准化果园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巩固5000亩榨菜种植基地,带动400余户村民增收;建成稻鱼共生生态种养基地1000亩,惠及上百户村民;5000亩主产李子、桃子、梨子、红心蜜柚等为主的淡伏季水果基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变为现实。每到水果成熟季,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等水果集装成箱被运往镇内外,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抓关键“小事”赋能乡村振兴“大事”


青翠欲滴的树木、有序堆放的垃圾、摆放一致的农具,还有相间而植的桂花和一串红争奇斗艳……处处透出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房前屋后弄得规规矩矩,但在以前,院子可没这么漂亮。”正在打扫院子的龙安村村民付声梅笑着对记者说。


“钱袋子”鼓了,生活品质也要跟上来。近几年来,龙沙镇依托“双亮”工作,聚焦庭院净化、绿化和美化,“无死角”改水改厕,动员村民清理垃圾、改善居住环境,打造饮水要“喝得”、院坝要“站得”、板凳要“坐得”的人居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真正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幸福小康生活。


这也正体现了龙沙镇通过抓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大事”。 

   


延伸阅读:
  1. 2021年07月15日
    龙沙镇抓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聚
  2. 2021年07月07日
    万州龙沙镇社保所90后女孩江玲玲:巧手刻纸心向党
  3. 2021年07月07日
    近日,万州区法院龙沙法庭联合响水镇开展“庆七一”
  4. 2021年07月07日
    近日,万州区法院龙沙法庭联合响水镇开展“庆七一”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