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7 10:31:17 三峡传媒网
陈洪凡(左三)祖孙四代合影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尧华燕 文/图)在陈家坝街道,有这样一户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共产党员,一名是“30”后党员,一名是“60”后党员,一名“80”后党员。尽管入党时代不同、背景各异,但入党的初心却非常一致。
“对党忠诚,干在实处,把群众的事办好!”这是“30”后老党员陈洪凡的入党初心,也是其入党志愿书上的一句话。陈洪凡今年87岁,党龄65年,是武陵镇退休干部。
据介绍,陈洪凡出生于佃农之家,少年时期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招他为粮库保管员,他有了工作。不久,当地党组织组建了夜校扫盲班,组织中青年学文化,他有了文化。1956年,对党有了深刻认识的他,主动入党,并逐渐从普通党员成长为基层干部。
陈洪凡终身从事农村基层工作,常常是白天与农民一道耕田插秧、抬石修渠,晚上学习上级文件、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他待群众如亲人,和他们打成一片。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劳作时从山崖摔下来,受了重伤,腿部大出血无法止血,打电话求助。陈洪凡知道后,马上想到家里兄弟是原万县专区医院的外科医生,便与弟弟一道半夜坐小木船过江抢救伤者。第二天凌晨,他又乘客班船把伤者送往医院,挽救了伤者的生命。
退休后,陈洪凡在小区依然发挥着党员的先锋作用,为小区办宣传栏,协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大家都尊称他为“热心肠的陈伯”。
除了这些,陈洪凡十分注重对后辈的教育,他时常对后辈讲党的恩情,告诉后辈们是党把他从一个文盲培养成一位基层干部,还教育后辈不忘党的恩情,重品行,做对国家有用之人。
陈洪凡的勤奋奉献、言传身教,让子孙们对共产党员仰望,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成为共产党员的种子。
“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和社会称赞的好老师。”这是“60”后党员陈建素的入党初心,同样也是其志愿书上一句话。陈建素是陈洪凡的儿子,15岁考上师范学校,18岁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乡村老师。1991年,在父亲的感染下,他精心学习业务的同时也认真学习党史,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党员。
在党的培养下,陈建素的思想觉悟、政治业务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扎根乡村教育40年,他一直专心教学,潜心教研,成长为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称赞的好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他把党对群众的恩情传递下去,除了搞好教学,还时常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数十年来,他资助学生上百人,其中还有一位资助至博士毕业的学生。
“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工作。”这是“80”后的陈秋同的入党初心,也是其志愿书上的一句话。志愿书上,还有一句“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直至生命终结”,这是陈洪凡特意为孙子添上的一句话。陈秋同于2009年参加工作,先是在农村工作,后来调到了机关。工作中,他勤奋好学、兢兢业业,于201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陈秋同进步很大,工作兢兢业业,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扶贫对象视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关心备至,周末的时候还带上家人来到扶贫对象家中,一起动手为贫困户打扫卫生、换洗床单。
如今,陈秋同也学爷爷和父亲教育自己那样教育下一代,时常对孩子进行爱党爱国教育,还带孩子到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万州革命烈士陵园、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缅怀,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让党的初心辈辈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