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7 10:36:54 三峡传媒网
幼年时候的王红旭
王红旭的奶奶
王红旭曾就读的铁炉中心幼儿园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汪佳 文/图)6月10日,万州区余家镇硝水村。86岁的范信秀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摸出孙子小时候的照片。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照片,嘴里不停念叨着:“你放心走吧,奶奶现在想通了,我要好好注重身体,今年国庆还要去你的坟前看看。”
“这几天,你被评为了‘重庆好人’‘重庆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我为你感到骄傲。”
她的孙子就是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生命的英雄老师王红旭。
壮举感天动地
“六一”儿童节当天,王红旭带着孩子来江边散步,当看到小孩溺水后,他丢下自己的孩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入江救人,孩子则站在江边一直哭着喊爸爸。
他用自己的牺牲,换回两条稚嫩的生命。
重庆市民自发组织悼念、驻足默哀,向王红旭老师表达敬意。全国网友向他致敬,说:“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的平凡!致敬!”“社会要永远崇敬这样的英雄!”
他所做的壮举,只因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民教师。
6月3日,重庆市文明委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决定追授王红旭老师“重庆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6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关于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的先进事迹。
教育部在发文中表示,王红旭同志心怀大爱,舍己救人,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自觉将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魂代代传承
记者沿着蜿蜒盘旋的沥青路,从民房前、池塘边、山林里穿梭而过,来到了余家镇硝水村。
1986年1月15日,王红旭在这里出生。
王红旭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一家三代育人情怀薪火相传。从小的家庭教育,让他成为一个听话、懂事、乐于助人的孩子,这也使得后来的王红旭走入社会后,仍然保持着对长辈的尊敬与孝敬,对他人也乐于帮助。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王红旭更多是和爷爷奶奶一块长大,与其他隔代溺爱孩子不同,王红旭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要求孙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不要担心,我想通了,我要好好注重身体,今年国庆还要去他的坟前看看,让他不要担心我。”虽然范信秀一提到孙子的名字会忍不住流下泪水,但她知道孙子的离去是另一种延续,他用自己的生命救回两条生命,这是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随着到了读书的年龄,王红旭来到父母工作的余家镇回龙社区的铁炉学校读书,在这里待了六年时间。
小学班主任郭德娟回忆,王红旭成绩优异,讲诚信,不欺负弱小,经常和班长一起处理同学间的纠纷,班上同学被欺负,也会站出来主持公道。“我家孩子比王红旭小6岁,大家都是教师子女,孩子从小都喜欢跟他一起玩,而且每次回来都会讲哥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孩子欺负。”
良品从小沁润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这首为曼德拉而作的《光辉岁月》是无数80后的回忆,也是王红旭高中时代最爱的歌曲。而之所以喜欢Beyong黄家驹,是因为他歌曲里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影响和激励着他。
“毕业的时候他还专门给我送了一盘黄家驹的歌碟,里面有最经典的传递着曼德拉无私、奉献与坚定的歌曲《光辉岁月》,也许就是这首歌一直激励着王红旭,直到今天他义无反顾地跳入无情的江水,去挽救落水的儿童。”万州上海中学地理老师张茂怀回忆道。
在亲人、朋友眼中,王红旭从小爱好体育,非常喜欢踢足球。
在曾经一起读书的同学们心目中,他活泼、幽默,为大家带来了很多快乐,他寝室的床上,常常围坐着很多同学一起聊天,他从来没有在意过弄乱了他的床铺,永远都是他那副标志的笑脸,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在老师的眼中,他善良、正直,与同学相处十分融洽,是一个开朗爱笑的大男孩。
“王红旭是我大学毕业出来带的第一届学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年龄悬殊不是特别大,所以我们之间既是师生更是朋友关系”。万州上海中学的谭老师说,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性格活泼,老师也很喜欢他,喜欢踢足球,作为学校第一届足球队队员,他和同学们通力配合,在万州区中学生足球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来他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的体育学院。”
谈起学生王红旭的事迹,王红旭当年的历史老师何天成几度哽咽。
何天成清楚地记得,临近毕业时,王红旭和班长特意去新世纪商场为他挑选了一条质量很好的围巾,这条围巾至今还完好地珍藏在家中。
“老师,两年来您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我们要毕业了,就让这条围巾把温暖永远留给您!”何天成说这是当年王红旭送他围巾时对他说的话,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多好的学生,可是再也听不到他温暖的问候了。
大爱永驻人间
“他是舍身救人,救了两条小生命,牺牲了自己,我为他感到骄傲。”奶奶范信秀是一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同志,在她心中,孙儿十分听话、孝顺,很小就知道有好吃的先给奶奶,有两颗糖的话,肯定第一颗要给奶奶吃。
山路不好走,如果奶奶背他去找妈妈,他会心疼奶奶累了,要求自己走路;到邻居家玩,首先会征求奶奶的意见,到别人家不会乱翻东西;工作后第一份工资给奶奶买了一件衣服;今年春节买的营养品至今还没吃完……
“作业做完后,随时就能在操场看见他踢球。”王红旭的表哥范学斌比他大十几岁,运动、阳光、聪明、幽默是他对弟弟的评价。
初中时候,王红旭趁着假期学会了游泳,而且在大学就读体校期间,还拿到了救生员职业资格证。
“大学时候,他也曾救过落水的孩子。”一次,范学斌在重庆与王红旭聚会聊天时,知道了此事。他还曾多次亲眼看见,寒暑假回老家时,如果遇见老年人挑不走、背不动的时候,王红旭都会主动上前帮忙。
王红旭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任教,深受学生喜爱。在工作中他结识了爱人,2017年走入婚姻,如今儿子只有3岁。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全家对生活有着无数的憧憬和希望。
去重庆参加王红旭追掉会后,二叔王勇回到了硝水村。在他眼中,王家的家风在王红旭儿子身上得到了延续。
“他从小对儿子教育要求十分严格,尊老爱幼是起码要做到的美德。”王勇记得,过年过节,王红旭都会带上儿子回老家,见到长辈就会教孩子主动问好、打招呼,到亲戚朋友家也从不乱动东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红旭老师虽英勇牺牲,但他以身作则,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