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6 8:35:31 文旅万州
三块金钱板,几双灵巧手,时而如风云过江张扬而暴烈,时而如杏花初落温柔而细腻,再配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在声情并茂中,讲述百姓故事,盛赞生活美好,一幕幕场景在眼前跃然欲试——5月21日,龙沙镇岩口社区一居民小院内,“金钱板”表演队精彩演绎搏得围观群众满堂喝彩。
金钱板
金钱板艺术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由快板、莲花闹演变而成,是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品种之一,兴起于晚清时期,鼎盛于民初,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最初,金钱板表演的道具是三块小竹板,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
后来,为了便于制作,部分地方的人们在金钱板的道具制作过程中取消了铜钱,金钱板就成了三块小竹板。
因技法特点的不同,金钱板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
“花派”板式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
2011年,万州金钱板项目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
龙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前,当地组织成立了一支“女子金钱板表演队”,并请来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她们中间有农民、有社区居民,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39岁,表演队利用农闲和休息时间,坚持练习“金钱板”表演艺术,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社区小广场都是她们的表演舞台。
“金钱板艺术以打、唱结合,辅以表演。打则打板,演员左右手分持三块竹板,碰击节拍与打出基本的‘滴、打、垮’及多种花色音响,乐感清新,节奏铿锵,以渲染气氛。唱则有说有唱,语言风趣,唱腔以部分川剧曲牌和四川民歌为基础形成,唱词多用通俗易懂方言土语,俗不伤雅为第一要义。”
表演队队员吴光琼说,除表演传统曲目外,她们还自己创作唱词,在声情并茂中,讲述百姓故事,盛赞生活美好。
“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能让金钱板这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古老技艺得到传承,一举多得。”吴光琼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