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0 10:33:13 三峡都市报
支教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支教老师担任赛课评委
在万州教育系统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跨越东西部地区,来自千里之外,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本职工作扎实过硬,“标准动作”规范到位;他们自我加压,主动增加“难度系数”,正常工作时间外结合当地实际刻苦钻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加“自选动作”。
这支队伍就是济宁市派驻万州区支教工作队,他们响应精准扶贫、东西部合作交流的号召而来。这群来自东部的辛勤园丁,在西部无私耕耘,本职教学工作顺利完成,送教下乡、公开课、课改培训等活动丰富多彩。
为初心使命而来,负千斤重担前行
三年来,济宁市派驻万州区的支教工作队一共有来自济宁市各学校的61名老师,初来乍到的支教教师们克服天气潮湿、饮食习惯、家庭牵挂等客观困难,快速的融入到新的生活和教学环境,在各自学校上课、听课、评课,参与教研组活动、青蓝工程、党员集体活动以及开展专题讲座。积极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大多数老师都在各自学校讲授了公开课、示范课,积极传播济宁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020年教师节,工作队的惠红珍老师来到万州鸡公岭小学,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支教。
每天早上7:30,惠老师便来到教室,做好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晨午检、早操、上课、为孩子打午饭、放学送路队……直到安全地将孩子送出校门,惠老师才静下心来准备明天的课。
劳累和生活不适应好克服,但是五桥实验学校的杜波老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班里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家中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刚与她交流时一句话也听不懂,好在有同事和小朋友当翻译,杜老师才勉强听明白。“在教学中,我随时纠正孩子错误发音,强调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现在孩子们都会用普通话交流,还告诉家长,给我们老师打电话一定要用普通话。我也跟同事学说万州话,也能听懂一些方言,交流也更顺畅一些。”杜老师笑着说。
与孩子朝夕相处,龙都小学的徐英老师熟悉了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徐老师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孩子。
支教队伍中的朱绍典老师被分到了外国语学校,用他的话来说“三生有幸,支教万州”。
朱老师说在万州的日子虽短,生活上有过诸多的不适应,也有饱尝客居游子的思乡之苦。但是比起与万州人、与万州的孩子们建立的深厚的感情来,那一切又是微不足道的。与学生们相处的每一天,上过的每一节课,一起参加过的每一次活动,教给他们写过的每一个毛笔字,留下的每一滴泪水和汗水,都凝聚在自己的心间,成为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
“鲁渝情深,心相连”。“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们热情的款待,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更加增强了他为万州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的信心。”到清泉中学支教的聂天宇老师踏进万州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万州亲情的存在。
在这支支教队伍中,还有很多和惠老师徐老师一样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这些老师不仅限于课堂,还积极参与万州区的教研活动。
褚肖雁、张利,刘德军等老师在万州区教学研讨会先后开展了《代数逻辑》《新高考英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书面表达之语言结构支架的精准搭建》等报告;张珂、朱绍典、吕如芳、刘德军,李元祥,谭宁明、李彪等支教教师在万州区研讨会上示范课合计共10余场,受到万州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去年暑假期间,在几位挂职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山东济宁教科院受进修学院邀请来万州为2100多名老师举办了高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活动规模大、效果好、影响深远。
教研引领,和当地教师共成长
教而不言则浅,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支教过程中,张利老师受邀对清泉中学、万一中、电报路小学,鸡公岭小学,万三中,国本中学,电报路小学及进修学院美术名师工作室进行课题培训及跟踪指导。受邀带领杨清军名师工作室6名城区小学教师,3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自然拼读绘本阅读和教材整合的教学实践探究,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和名师工作室杨清军校长共同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和成员们共同探讨新思路新方法。
在万支教过程中,工作队还邀请北京新东方词汇教学专家戚云汐,进行了初中词汇教学示范课并作专题报告,启迪了广大学子英语学习新思维,为英语教研人员丰富教学理念和模式提供了生动的借鉴。
除了请进来,支教队伍还开展了系列送教下乡活动,到龙驹镇赶场中心小学、高龙中学、分水中学送教,讲授了一堂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援万支教绽芳华,任万情深育桃李
支教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对所有支教老师来说,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提升。
在支教工作中,所有的支教教师没有一个人因为不是家乡的学生而惜力半分,没有把万州当成一个驿站而懈怠半分,更没有因为任务艰巨和生活不适而埋怨半分。无论是任何活动,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时间,利用周末研讨备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来自孔孟之乡的深情厚谊,用实际行动回报万州人民手足般的兄弟情谊。同时他们深知,他们的背后是山东济宁、是山东济宁教育这几个闪亮的字。
据了解,为扎实做好济宁市与万州教育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济宁市教育局抽调一线优秀教育管理干部教师60人奔赴万州区支教,他们克服了无尽忧思对影愁的孤独,以及身体和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他们的到来,弥补了全区学校的师资不足,解决了学科教师紧缺的难题;信息互通,教研互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迈出关键性步伐;优化了受援学校师资年龄结构,为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深化了任万情谊,强化了“济宁——万州”密切联系,搭起了校校联系的桥梁。
来万支教的老师克服环境陌生和生活困难、展现了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执著的敬业精神,为万州教育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记者 吴雅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