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4 10:42:31 三峡都市报
邻里和谐拉家常
双龟井
房前屋后鲜花环绕
院落环境干净整洁
山水壁画为院落增添文化氛围
人这一辈子,要走许多路,有没有一条路难以忘怀?
50岁的李河镇“乡贤”刘厚才的答案是:“有!”19岁外出经商,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至今难忘的还是童年时期凌晨起床四邻八乡赶集时,走过的家门口那条石板路。
石板路位于万州区李河镇平安村石马山下,这里曾是万梁古驿道万州段7个铺之一的普安铺,也是往来客商、挑夫、马帮歇脚住宿的地方。千百年来,游子的一次次来回,住客们每天的往返,将光阴流淌成静静的小河,冲刷着石马山院子内的青石、老树、砖瓦、门楣。
随着城市变迁,与其他众多古道一样,石马山逐渐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但曲折、悠长的驿路,宛如一条丝带,悄无声息地将石马山院子40户民居140口人的日子串联了起来。
院内,有故事的“景点”有两处。双龟井,因两块大石头形状像乌龟而得名。井似小池塘,与台球桌一般大,两块大石之间是进水口,泉水从山上入井,滋养着一方百姓。77岁的李祥太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院里,话言话语间,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双龟井千百年来从未干涸过的自豪。
石马山保存相对完好的老建筑只有文家大院。院子有东西3个天井,房屋数十间。土墙黑瓦、青石路面,若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其中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
或因情感关联,或因时代需求,石马山人大多选择了从商。听说小院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包括刘厚才在内的10余名能人志士纷纷返乡,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这片滋养他们的土地。
窗台前摆弄花台的老人,广场上嬉戏追逐的孩童,一株三角梅顺着墙壁缠绕而上,一栋养老互助中心拔地而起,眼前的一切,是老院子的个性,也是老院子的生机。
或许,时光流转,石马山院子的容颜不断改变,但文化基因却好似融进了血液中一样,保持和延续着自己特有的属性,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期待又一次的轮回,续写新的故事。
记者 张倩/文 付作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