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平湖分院精神科黄超:走进老人内心,探寻精神世界

2020-10-30 10:29:08 三峡都市报

黄超,一位沉静内向的万州姑娘,选择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秉持“走进老人内心,探寻精神世界”的行医准则,短短六年,她便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平湖分院精神科老年病区(老年精神康复中心)的“青年名医”。

A 快乐的小燕子,飞进患者心里

黄超是万州人,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2014年获得南昌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从普通临床医学转向精神病学,只是顺乎内心,想挑战一下自我。”黄超淡淡地说。硕士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平湖分院踏上行医之路,并主动选择了老年精神康复中心。

中心主要收治老年痴呆、脑血管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老年期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老年心理障碍患者。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黄超秉持以人为本、身心并举的人性化理念,运用治疗、精神、心理、护理和康复等“五位一体”的医疗模式,潜心临床,厚积薄发,几年下来,她成长为中心的青年骨干医生。

“在临床中除了药物治疗,还使用脑电仿生电剌激仪、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对患者实施功能康复,但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康复。”黄超认为,走进老人内心,探寻精神世界,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才是一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

于是这样的景象成为常态。“大妈,你女儿来信了,我给你念念”“大爷,你今天好帅!”“闺女,你也累坏了,快歇一会儿”……在康复中心,久违的笑容绽放,融融的亲情流敞,欢乐的氛围弥漫。

黄超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所到之处尽是春暖花开!

B 为了患者康复,不怕千辛万苦

“患者的排斥,家属的不理解,是精神病治疗的最大障碍。”黄超深有体会。2019年9月,黄超接诊了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石某某。她因饮酒超过7年、怀疑被人害1个月、行为紊乱数十小时,被家属送进老年精神康复中心。

提起这位病人的治疗过程,黄超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刚来时,老人嘴里不停地胡言乱语:“有人要害她,邻居在背后诬陷她”,白天晚上吵闹不休,不愿睡觉、不愿穿衣、不愿吃饭,任何人劝说都无效。“这属于典型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考虑到老人有长期饮酒史,血钾偏低,黄超为她实施静脉补钾。没想到入院第二天开始,老人体温连续异常,但未见咳嗽、咳痰,发热原因不明。患者情绪更加烦躁,对检查极不配合,拒饮食拒服药,甚至怀疑医生是坏人,吃的饭和药都是毒药。

“患者精神障碍明显,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既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又要实施抗感染治疗。而口服药物无法实现,若进行肌肉注射,会损伤心脏,风险较大。”黄超遇上了难题,当时只能经鼻插胃管将饮食和药物注入体内,但家属认为太痛苦、太麻烦,并不支持。

“若因治疗精神障碍,而引发心脏疾病,就会得不偿失。”关键时候,她与家属耐心沟通,又亲自照顾患者穿衣、睡觉、进食,她的一举一动感动了家属,患者的排斥也逐渐减弱。后经过将药物与食物混合搅拌经胃管注入体内的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缓解,自行吃饭和服药,之后康复出院。“精神病患者的差异化反应,往往让医生猝不及防,只有不怕千辛万苦,才能从容应对。”黄超总结道。

C 常怀一颗初心, 总是帮助和关爱

黄超上小学时,在路上常常遇到一位精神病患者,家人告诫:她会打人,要躲远点。但有一次当她与这位老大娘撞个满怀,本以为“大难临头”时,老大娘却摊开手心,递给她一个红桔,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一幕让黄超震惊,多年以后,老大娘的红桔和笑容仍不停地闪现。于是,想了解精神疾病,了解精神病患者,用自己所学专业帮助他们,就成了她选择精神病学的初心。

“常怀一颗初心,总是去帮助和关爱。”黄超一直坚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超担心老人们的饮食,在家里用猪肉和鸡肉切成颗粒,拌上妈妈做的咸菜,炒制成既可口又有营养的下饭菜,陪伴老人们度过了那段日子。

社会上有种偏见,认为“精神疾病都是疯子”“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倾向”。“其实精神疾病也分轻重,部分患者只是感知、情感等某个方面的异常,如情绪不好、神经衰弱、睡眠差等等,而其它方面基本正常。”黄超说,对待这类患者,包容、理解、关爱和帮助能让他们回归社会,若一味误解、排斥和歧视,会把他们推向更痛苦的深渊,为社会增添更大负担。

青医感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待精神病患者,更需要如此。

记者 冉隆兵 通讯员 张胜/文

延伸阅读:
  1. 2020年10月30日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平湖分院精神科黄超:走进老人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9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