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1 20:37:03 看万州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内心的期待如约而至。眼下,万州响水镇公议村的村民,就有一个共同的期待:那些白色的、浅黄色的花朵儿落下后,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树快些披上金色的外衣,近千亩毛茸茸的猕猴桃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甜蜜,更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生活。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大山葱茏,山色如黛。路旁树木葱郁,绿草茵茵,把雨后的春色衬托得如诗如画。4月20日中午,记者来到响水镇公议村,了解到近千亩猕猴桃产业园助农增收、鼓起村民“钱袋子”的故事。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前,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村’,大家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漏雨屋, 大多数村民用近乎原始的方式土里刨食,吃的是玉米、红薯、洋芋‘三大坨’。全村900多户人家,建卡贫困户达92户。”村主任黄邦芝介绍,公议村不仅是一个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村,也是一个市级贫困村,脱贫攻坚开始后,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基础设施改善了,但“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现状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村民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公议村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渗水性好、保水能力强,十分适合红心猕猴桃生长,而且猕猴桃有‘奇异果’之称,市场前景好,销路不愁。” 2015年,当地政府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公议村4、5、6组发展猕猴桃产业园900多亩,年产值近200万元,土地流转费加上在果园务工,每年能给村民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建卡贫困户还能按5%的“干股”从果园的收益中分红。
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托国家的福,不愁吃不愁穿,每年还有稳定的收入,现在这个日子过起安逸哟。”年逾七旬的包良玉曾是公议村的一名建卡贫困户,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后,她一个人将儿子拉扯成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自从村里发展起猕猴桃产业园,包良玉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转了4亩多土地,加上在果园务工和分红的收入,一年的纯收入超过15000块钱。”包良玉笑着说,她们一家现在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每年还能存上几千块钱。
与包良玉一样,贫困户杨章芬也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红利”的直接受益者。50岁的杨章芬曾多次出门打工,可每次都因为没文化、缺技术没人要。
“好多次都是出去转一圈倒贴路费又回到了家里。现在好了,在家门就能挣钱,还有土地流转费和分红,这日子是越来越好。”杨章芬笑着说,每年猕猴桃开花季,她都会围着果园转一转,期盼着那些密密匝匝白色的、浅黄色的花朵儿落下后,猕猴桃树快些披上金色的外衣,因为这些毛茸茸的“奇异果”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甜蜜,更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