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万州-吃出品质享健康

2019-10-01 9:08:42 三峡都市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市民聚餐留影

上世纪80年代市民过生日时留影

上世纪90年代市民外出就餐时留影

如今超市水果专区一角

王广秀正在超市采购蔬菜

家国纪事饮食篇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总是离不开吃。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有特色”“吃得有文化”……70年岁月流转,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居住乡间,今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足”。一方小小餐桌,不仅上演着寻常人家的百味生活,更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老百姓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历程。

故事

餐桌上的变化幸福满满

饮食的变迁不只丰富了我们的味蕾,还讲述着时代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就像是一部“连续剧”,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票证年代“有啥吃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吃啥有啥”再到现在的“吃出健康和文化”……

“你看,我今天买了牛肉、虾、香菇和青菜,荤素搭配,这样才吃得健康。如今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觉得很知足,也很幸福。”近日,家住万州偏石板的市民王广秀在接受采访时,她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生活好了,想吃啥就买啥,还要千方百计吃得健康。不过,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可不是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王广秀的脑海里,往昔的“味道”依然刻骨铭心。“想吃啥子就吃啥子,这样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小的时候,能够吃饱是我最大的愿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岁月里,大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抚今追昔,王广秀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围绕“吃”,关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都是苦涩的。

“说起现在餐桌上的变化,那可是太大了。我们一家对饮食的理解,也早已从最初的充饥解饱,转到了现在的健康养生上。水果要吃当季的,蔬菜要吃新鲜的,鸡鸭鱼要吃活蹦乱跳的……”岁月在缓缓转动的餐桌上流转,谈起餐桌上的变化,王广秀如数家珍。

在王广秀心目中,祖国的富强,也带动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王广秀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棒棒的,见证祖国这艘“复兴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说变

大江南北美味齐汇聚

宴请、聚会或者更换口味,再也不是市民到饭店就餐的主要理由,走出厨房走向饭店,已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

今年62岁的吴朝珠是中国烹饪大师,也是国家餐饮业一级评委。对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他感受最深的还是老百姓“吃”的问题。吴朝珠说,餐饮业是最贴近民生的行业,万州人的餐桌从食物匮乏到丰富多样,餐厅从单一菜系到各地特色再到全球美食,饮食偏好从量大实惠到重口味刺激,再到鲜咸中和以及重视食材本味……饮食口味的变化,反映了市民生活水平和就餐理念的变化。

在吴朝珠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初,万州街头像样的饭店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并且几乎没什么外来菜系。上世纪90年代初,万州餐饮行业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私营餐厅大量出现,各式餐饮遍地开花,市民有了在外就餐的条件,外出就餐也随之成为大家日常社交、谈生意或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现如今,万州餐饮业的发展,正逐步依附一些大型的商业圈,变得更为一体化。在很多食客的眼中,这种发展更迎合了他们的饮食消费需要。

“如今,大家在追求味道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饮食本身传递的生活理念与态度,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吴朝珠表示,进入新世纪,市民在饮食上越来越讲究,不仅要新鲜,而且要有机。如何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市民的餐桌也融入了汹涌的移动浪潮,通过手机就可以品尝到天南地北的各色美食。

记者手记

时间既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充饥解饱,到今天的“吃品位”“吃健康”“吃特色”……从万州老百姓餐桌上的70年变化中,我们喜见市民的需求已经由满足温饱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大家追求的是更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品质。

时代的脚步继续前进,餐桌上的记忆成了历史符号,相信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指数定会节节高升。

记者 李静 文/图

延伸阅读:
  1. 2019年10月01日
    万州-吃出品质享健康
  2. 2019年09月30日
    我区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大会
  3. 2019年09月30日
    万州区2019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经济
  4. 2019年09月30日
    全万州区齐心,共推健康素养监测
我来说两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