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11:35:20 三峡传媒网
如今的万州大会堂
大会堂老照片(区档案馆供图)
万州大会堂,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到如今,它早已在万州市民心中扎根。对万州人来讲,它是永恒的骄傲,记载着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象征着一段峥嵘岁月;它也是老一辈人青春的纪念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印 象 从影剧院变成大会堂
对于90后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影剧院指的是什么。以前,这栋在和平广场上的三半圆顶建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放映电影,重大节日表演文艺节目,曾是杂技团的大本营。
不过,现在的万州人不叫影剧院,而是习惯于叫“大会堂”,因为那半圆顶上立着五个大字“万州大会堂”,这里的功能主要就是开大会,举行全区重大演出,早就不放映电影了。
据了解,1959年,影剧院开建,开始定的规模2000个座位,前厅四层,观众厅跨度30米,圆柱形薄壳,后因技术难度太大,就把观众厅跨度缩小到24米,座位减少到1600个。后由于经费困难,又把前厅的高度由四层压缩到三层,压缩通风采暖系统及装饰标准,1962年建成投入使用。属西南大区风貌建筑,砖木结构,中轴对称布局,在当时是造型美观别致的大型建筑之一。如今,也是万州现存最早的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之一,属万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岁月悠悠,时光流转,影剧院先后更名为万县地委大礼堂、万县市委大礼堂,直到重庆直辖后才更名为万州大会堂。
2003年9月,经过全新改造装修后,万州大会堂凸显出高贵、典雅的新形象,外观庄重、宏伟,内部功能完善,具备承办大型会议、演出等功能。主会场近1000余平方米,安置了1200余个座椅、配备有多媒体演示系统、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系统、消防监控录像系统。另有能容纳400余人和300余人的多功能演艺厅一个,大会堂门前广场1000余平方米,可举办各类露天经贸、展销和文娱活动。
近年来,万州区重大会议在万州大会堂召开,接待了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大剧院演出“天鹅湖”剧、巴西国家综艺歌舞团演出、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歌舞团等演出,从影剧院蜕变成了一个召开大型会议及重大演出表演的集中地。
讲 述 幼时最喜欢在影剧院里看电影
讲述人:郭虎 年龄:62岁
“现在把万州大会堂叫做影剧院的人很少了。”翻着家里的老照片,郭虎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他说,以前大会堂叫影剧院,主要是放电影,重大节日的时候表演文艺节目。他小时候好多电影都是在影剧院看的,因为跟家离得很近,两三分钟就可以到,常常是电影马上就开演了,从家里走出来都来得及。
在郭虎记忆里,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商业演出渐渐多起来,最初应邀来万州演出的一批著名演艺家们,都是在影剧院一展风采。“听胡松华唱《赞歌》、关牧村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喉一亮,剧场内顿时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令全场震惊,随即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那是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虽然已经时隔多年,郭虎青春里的那些人和事还是格外清晰。
60年大会堂一路见证万州发展
讲述人:付绍珍 年龄:73岁
“记得当时的和平广场叫‘烂车坝’——一个停靠各种车辆的平坝。1959年兴建大会堂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初中一年级,曾经看见工人们一锄一锄的挖地基,一块砖一块砖的砌墙体。”付绍珍回忆说,大会堂建成后一直叫影剧院,因为在这里既可以演出歌舞,又可以放电影,比起环城路的人民电影院不知好多少倍。
虽然如今的电视、电脑、手机……打开后,用手轻轻一点,输入要看的电影名字即可收看,应有尽有,眼花缭乱,但付少珍仍是常常怀念在过去影剧院里看电影。“每次影剧院里有电影放映,我都会拉着父母去凑热闹,那可是我们当时最宝贵的精神食粮之一。”付绍珍说,虽然现在的大会堂不再放映电影,却承载了他们那一辈人的回忆。影剧院先后改名到如今的万州大会堂,一路见证了万州这座城市的发展,高笋塘变商圈、鞍子坝变大型商场、江南新区变万州行政中心、周家坝变高铁新城、山顶变机场、天堑变通途……
大事记
1959年 万州大会堂开建。
1962年 万州大会堂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 万州大会堂进行功能改进,功能集歌舞演出、大型会议等于一体。
2012年 万州大会堂列入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李成敏/文 冉孟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