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0:12:48 看万州
高温中,烈日下,总有劳动者在坚守。 连日来,万州开启高温模式天气,气温持续在35摄氏度以上。烈日炎炎下,仍有许许多多的劳动者,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执勤交警守护交通畅行,环卫工呵护城市“颜值”,外卖小哥在烈日下暴走、空调维修工外墙作业……这些高温下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用汗水凝聚劳动之美,诠释着不同岗位的责任和担当。正是有了众多劳动者辛勤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我们的城市才能在高温“烤”验下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再现那一个个有温度的场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间:8月2日上午10点
地点:万达广场外侧江面清漂船
温度:40度
现场:甲板温度烫手清漂汗如雨下
明晃晃的光瀑倾泻而下,江面反射着烁人光芒,晃得让人眼晕。清漂工人熊人建将清漂船驶进码头,妻子秦兴明用绳索揽系好船只,向记者伸出手:“小心跨过来,船晃荡得很。”
穿上橙色的救生衣,熊人建发动船只向江中驶去,记者和秦兴明站立船头,眺望漂情。即使江风吹拂,记者也感到一阵热浪,钢铁甲板在太阳下太热了,记者摸了一下迅速收手,感觉就一个:烙铁。他们笑笑说,现在甲板估计有40多度,正午能达到50多度哪。
见记者打量她的衣着,秦兴明解释起来:“清漂垃圾水湿流,不能穿凉鞋容易滑脚,也怕戳着。穿长裤是怕晒脱皮,平时我还穿防晒衣呢。救生衣是防万一,必须穿的,穿上是有些闷热。”——确实闷热,记者觉得好像大热天穿了棉袄,汗水裹夹在救生衣里透不出气。
江面开始出现零星垃圾,都是树枝杂草秸秆之类,还有少数白色垃圾。船尾的熊人建开始减速,秦兴明则手持网兜,开始打捞垃圾。网兜兜住漂浮物,她用力一挥,将垃圾舀到船头。
江水排挤回旋处,垃圾增多,小船一直缓缓开到上游才停下,熊人建从船尾过来,拿着网兜和妻子一起打捞。江水流淌,小船与漂浮物保持同步,随着两人一下下奋力打捞、舀着,甲板上不一会儿就开始冒尖。两人满面汗水,也顾不得搽上一搽。
这处漂浮物引起了机械化清漂船的注意,很快一艘蓝色清漂船开过来,钢铁巨臂伸在水里,两臂间张开的金属传送带将漂浮物过滤、源源不断传送到垃圾仓内,船只驶过之处,留下一道整洁江面,十分给力。
“机械化船效率高,我们小船灵活,它们去不了的码头船只旁、岸边浅水处,我们能去,互相配合江面就清理干净啦。”
打捞了一阵,两人汗如雨下,随手在脸上摸一把,一甩手就是一串水珠。两人赶紧进船舱喝水,小心往水杯里加了一点白糖一点盐,补充流汗过多失去的盐分,熊人建还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液。夫妻俩用清水洗了洗脸,擦了擦手脚以降温,但还是油光满面,皮肤也晒得黑里透红。他们告诉记者,晴天,他们每人每天要喝3000毫升水,除了中午休息时,衣服从没干过。
故事:渔民和垃圾天生有仇
夫妻俩是黄柏乡巴阳村人,年轻时就在江上打渔,风里浪里讨生活。成为清漂工人,两人觉得顺理成章。
“我们渔民,天生和垃圾有仇。”熊人建告诉记者,渔网下在长江底,最怕就是江水中混悬的垃圾挂网:辛辛苦苦打渔,拉起网来一看,鱼没多少,树枝杂物挂了不少。100多米长的网子,一个个垃圾摘下来要四五天。不清理干净的话,千多元钱的网子就报废了。大伙儿见了垃圾,都恨得不行。当清漂工人又有报酬又灭垃圾,还保护了赖以生存的长江,大伙儿都愿意干。
三峡成库后,夫妻俩成为清漂工人,眼看着江面垃圾一年比一年少,长江水一年比一年清。尤其这些年万州各镇乡建立垃圾收运体系,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以来,次级河流基本没有白色垃圾冲到主河道。过去,江上五六十条打渔船打捞垃圾,夫妻俩没舀多远船就满了,现在,小清漂船只剩二十条左右,小船奔波一天,也只能捞两三吨垃圾,听起来数字不小,实际漂浮物含水重,堆头并不大。所以,护着这一江碧水的不仅仅是清漂工人啊。
从5月1日至今,夫妻俩就长住船上,有时泊在苎溪河口休息,有时停留清漂码头,回家时间不多。十平方米的船舱内简单一床一桌一灶一桶,就是他们的小家。因为清漂正忙,家里微有凌乱。
“长期水上漂,习惯了,回到岸上看不见水还不自在。”熊人建告诉记者,他虽然57岁,身体还硬朗,只要这个岗位需要他,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保持江清岸洁是清漂工人的职责,我们的工作没什么艰辛深刻惊心动魄,就是这么平凡。万州人对长江有感情,大家都喜欢长江,都爱护这绿水青山,都是环境卫士。”他谦逊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