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在万州,有一个距离城区仅20分钟车程的大镇——李河镇。这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依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紧扣人居环境整治的节拍,近年来,该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镇,农业产业生机勃勃,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百姓生活步步高升。
产业兴 桐槽湾佛手栽
雨后的桐槽湾,明净清新。在李河镇棕花村桐槽湾佛手产业园,打工的村民们正在绿油油的山坡上,采摘一种形状像手的果实。该产业园负责人戴堂平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叫佛手,今年是第一年试产,产量大约有10吨左右。
老家在棕花村的戴堂平,2017年,回乡把该村荒废了多年的坡地整体承包下来,种植佛手。经过2年的精心管护,今年开始挂果。
眼下正是丰收季节,记者在基地看到,成片的佛手点缀在山坡上。60多岁的高尊梅挥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将佛手柑周边的杂草除干净,干得十分起劲。作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佛手基地为她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她在基地里务工,除草、施肥、修枝、采果,一天可以拿到40—60元的务工费。而他的丈夫刘厚柱,则是基地聘请的管理人员,统筹负责管理的基地的大小事一年下来老两口的务工的收入,再加上家里的10多亩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增收接近2万元。
“我们年龄大了,在城里很难找到活儿干,这两年村里的土地被流转利用起来,我们都能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了。”刘老说,不仅自己家人在基地务工,因为这个基地,五组在家的村民基本上都被带动了起来,有时忙碌的时候,每天的工人有40多人。
说起自己种植的佛手,戴堂平信心十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给出的价格是鲜货每公斤7元,干货每公斤30多元,丰产时亩产可达3500公斤。按照鲜果每公斤7元计算,亩产可达20000万元。
在戴堂平的规划中,下一步将发展循环农业,树下养鸡,鸡产生的粪污、垫料等废弃物为果树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减少化学投入品施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真正做到种植养殖两互促、节本增效两不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环境美 家园处处花满园
盛夏的乡村,公路两旁百花怒放,犹如一条条串起的花带。村落农舍星布山乡,绿树环绕,房前屋后,花园、果园、菜园簇拥,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位于318国道边的彭河村猪耳坝院子里,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院坝干净整洁,庭院鲜花灌木错落有致。一条水泥公路将家家户户串联成一条线,每家每户的门前院坝边都栽满了太阳花、茶花等鲜花,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五颜六色,为整个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气。
沿着两旁栽满蔬菜和鲜花的水泥公路,走进黄红的农家小院。屋内坝子,干净清爽,院坝正中,一棵老黄葛树陪伴于此,枝繁叶茂的黄葛树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挡炎炎烈日,老人孩子们围坐在黄葛树下喝茶、摆龙门阵,孩子们在一旁追逐打闹……
院坝的一侧,有花园,有菜园,花园里盛着五颜六色的花,菜园里挂着长长的丝瓜……一派生机无限的农家院落新景象,动人心弦。
如今的猪耳坝院子,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美丽乡村的韵味。
这只是李河镇的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点,从去年人居环境整治启动以来,全镇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模式,始终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重点。以农贸市场、商家店铺、居民点为重点区域,建立20个农村清扫保洁示范院落,新建垃圾亭、配备垃圾桶、垃圾箱,加大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清除私搭乱建、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等问题;清除道路杂草、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加强秸秆野外禁烧宣传,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镇已清除垃圾297吨,清理路面106公里,清理沟渠77公里,整治15家养殖场实现零污染,基本实现农民庭院环境和集中居住的公共区域清洁干净、整治有序,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目标,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