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其常见症状包括自罪感、焦躁、以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伤。其实生活中的“抑郁情绪”很常见,大多数人都能在几天或者几周后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相反,如果它没有消失,并且开始干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这就是“临床抑郁症”或“严重抑郁症”。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此病,我国约有3.5%的患病率,其中8—12%的抑郁症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远离抑郁阴霾,拥抱幸福生活呢?6月1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尹祖斌为大家细致讲解了抑郁症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康复方面的知识。
病因
“对于这种心理疾病,迄今没有完全明确的致病因素,大致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尹医师称,当人们在生活、工作或是经济等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比如亲人去世、婚姻失和、失业、躯体疾病等时,就容易产生悲观、愤怒、愁怨等不良情绪,如若不进行及时自我排解,这种不良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抑郁。
症状
“抑郁症患者有三个核心症状:一是显著持久情绪低落,患者经常莫名感到悲伤、绝望,甚至痛不欲生。二是对兴趣爱好或社交等愉悦活动失去兴趣,这也可能表现为忽视自身责任和穿着打扮。三是快感缺失,没有心情去做任何事情。”尹医师称,患者会有思维迟滞、发呆、语速低缓、决断力减弱的表现;他们会自责、自罪,老是认为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把自己看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认知扭曲,对各种事物均做出悲观解释,认为周围一切都是灰色的,从而出现生活懒散、不愿交往,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倾向或极端行为。
尹医师介绍,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躯体表现症状,比如睡眠障碍,早上起床太早,晚上无法入睡以及睡得太多都可能是抑郁症状;同时伴随抑郁症而产生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或者厌食;患者时常感到身软疲乏、心慌头昏甚至出现皮肤异物感。“抑郁症在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少,有些老人经常感到头昏、身体乏力,他们以为是身体原因,但通常检查又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抑郁症。”尹医师说,年轻人感觉情绪抑郁,通常主动前来问诊,但老年人则会认为得了抑郁症会抬不起头。“其实抑郁症就是‘心灵的感冒,它与躯体疾病是一样的,大家要打破传统观念,社会和家庭也要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千万莫因‘面子’观念而延误治疗。”他说。
治疗
“抑郁症大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轻度抑郁具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动恢复正常的特点,所以无需特殊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的治疗病程较长,患者需按医嘱不间断按量服用药物,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且有复发倾向。”尹医师说,但是相对于药物治疗,对病人心理的治疗更加重要。“我们要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不要认为他们身体上好好的,就忽略其心理上的痛苦。”他说,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下,家人要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让他们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走出去广泛结交朋友,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乐趣,鼓励他们培养爱好,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波动,时刻警惕患者采取极端手段的可能性。“抑郁症并不是重大疾病,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缓解症状甚至痊愈。”他说。
但尹医师特别提醒,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复发风险,药物不足、受刺激、躯体疾病以及家庭支持差,如经常抱怨、责备病人,都可能成为复发的导火索,会导致以前的治疗效果功亏一篑。
康复和预防
“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家人不但要从生活、心理上体贴、关爱他们,还要注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让他保持自身的价值感,找到存在感,感受到自己被社会和家庭需要,而不是成为累赘。”尹医师称。
抑郁症虽然不是躯体疾病,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预防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宽容大度,与人多沟通,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时常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尹医师说,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能远离抑郁阴霾。
经过尹医师的一番详解,听起来很可怕的抑郁症,其实也没那么厉害。患抑郁并不丢人,不用感到羞愧或者懦弱,勇敢面对抑郁,大声喊出来吧!“值得高兴的是,即使在严重的临床抑郁症患者中,抑郁症也是可以被治愈的,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成功治愈的几率越大,所以千万不要拖延治疗。”尹医师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