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9:54:38 山水走马
常言道,巾帼不让须眉,妇女撑起半边天。
对于走马镇野鸭村的向光群来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以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上孝敬公婆,下抚育读书孩子,虽然日子过得苦巴巴,但她撑起了一个家。近几年,搭乘脱贫攻坚的致富列车,向光群不仅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还通过养牛成了当地的有名的致富能人,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美丽蜕变。
弱女子撑起一个家
“丈夫上山的那一天,儿子正好12岁的生日,本应该是最活泼的年纪,但他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向光群心疼地说,这成为了她决定撑起这个家的最初动力。
2007年,向光群丈夫不幸因病去世,留下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儿子,还有6万元医药费的欠账。对于向光群来说,那一年,她的“天”塌了。因为刺激过大,她一度患上了头痛的毛病。
“公婆年纪大了,儿子又还小,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如果我也垮了,一家人怎么办?”向光群说,丈夫去世前,她和丈夫在外面打工,日子还过得去,现在公婆年纪大了,公公患有支气管炎,走几步就累得直喘不上气来,婆婆又因为关节炎腿脚不好长期只能呆在家里。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老人和孩子,谁来照顾?
向光群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回家养牛,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公婆和孩子。
“考虑到养殖牛羊病概率低,比养猪省劲,主要靠吃牧草、粗粮,又比较省钱,就养起牛来了。”向光群说,起初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养了几只土牛,长势不好,后来还亏了本,这让整个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2014年,向光群一家由于缺少劳动力、因病、因学等原因被评为了建卡贫困户。
养牛养出“牛”日子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政府的关怀点燃了我的希望,我决定重新开始。”向光群述说起了她的致富之路。
2015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她大胆地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了5万元,作为养牛本金。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向光群通过考察市场了解到肉牛体躯丰满、肉质口感好,于是决定养肉牛。
开始成本少,向光群养得少,从几头牛开始。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后,向光群的牛出栏了,不仅回了本,还有了赚头。极具前瞻眼光的向光群扩大养殖规模,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稳定存栏20头以上,每年出栏10多头。
为了提升肉牛品质,同时也节约养殖成本,勤劳的向光群在自家地里种植了10余亩牧草,配合酒厂收购的酒糟,喂养自家的牛,使得牛肉质口感更好,深受市场欢迎。
“我这牛大家都想要,很多贩子直接到家里来收购,有的还提前就预约订购,根本不愁销路。”当问及销售情况,向光群一脸轻松地告诉记者,养殖的牛足不出村就实现了销售,每年收益10多万元。
曾经苦巴巴的一家,因为养牛富了起来,生活“牛”起来了。2016年,向光群一家脱贫成功,光荣地摘掉了“贫穷帽”。
带着乡邻共致富
如今,向光群成为了野鸭村率先“摘帽”致富的那一批人。
从深陷绝境到脱贫致富,向光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使她从生活的谷底走向生活的高峰。正因为这样,她始终不忘社会各界的帮助,心怀感恩,付诸行动。
对待家庭,虽然丈夫已去世,但她仍然孝敬公婆,经常将粮食和菜背到公婆家,改善老人的生活。一进公婆家,她抢着打扫、洗衣、做饭,以实际行动阐释孝道。12年来,向光群一如既往地善待公婆,让老人生活无忧,情有所寄,老有所依。
对待乡邻,向光群毫不保留,将养殖技术和经验分享出来,热心帮助乡邻,带着乡邻一同致富。如今,在向光群的带动下, 野鸭村养牛户从零增加到7户,贫困户向林珍、张允才在她的指导下开启了养牛脱贫路。
2016年底,因为热心助人,向光群被村民推选为镇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后,向光群善听呼声、乐解民难,为群众和政府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使更多的群众和她一样,过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