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1:31:10 三峡传媒网
美丽乡村美如画
记者 李进发 文/图
田间一片新绿,清溪潺潺流过,炊烟袅袅升起,村民闲话村头……这个季节,走进甘宁楠桥村,映入眼帘的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更有奔头,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近年来,甘宁镇坚持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竞争力、生产力。通过实践,实现了乡村颜值提升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种养生态化,田间别样风景
走进甘宁镇大山村红升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里,放眼望去,绿意葱茏。坐落在不远处的养殖场四周,则是绿树成荫,标准化的猪舍和成片的菜畦互相映衬,俨然一幅生态循环农业的3D画面。
一边是大片的菜园,一边是养殖场,二者如何实现有机融合?2014年,为了解决400多亩菜园内蔬菜的施肥问题,菜农史光明开始养起了生猪,尝试走“猪—沼—菜”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为了不让猪粪对环境造成污染,史光明设计了漏粪地板,让粪便自动淌到发酵池,发酵到一定程度再统一并入沼气池。沼气池经过沉淀,分层出沼气、沼液、沼渣。同时在沼气池与种蔬菜的田地间安装管道,让肥水直达田间,便于施肥。
“沼液当肥料,蔬菜品质明显比使用化肥种植出来的品质高,而且土地还不容易板结。剩余蔬菜用来喂猪,也省了不少饲料费,可谓一举多得。”谈及这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的妙处,史光明赞不绝口。
近年来,甘宁镇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结合地理条件实际,围绕“果盘子”和“菜篮子”大做现代农业文章。通过持续打造,以“果、蔬”为主的两大支柱绿色产业已初步形成,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今年,甘宁镇又探索农业新模式,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高架床+微生物”生态无抗绿色养殖模式。在玫瑰香橙基地推广以螨治螨、灯光(黄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率先在同鑫农业园建成年处理农业废弃物5000吨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
新的模式,新的发展。如今,种养生态化已经成为甘宁镇田间的一道别样风景。
环境整洁化,提升乡村颜值
谈及现在的农村环境,黑马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消除农村脏乱不文明现象,才能让村里变成真正的花园。”村干部告诉记者,近几年,村委班子成员带头捡垃圾,在村里集中修建垃圾回收站,设立分类垃圾桶,用行动诠释改变面貌的决心。
村干部说,村委会的实际行动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言行举止慢慢发生了变化,从到处乱扔垃圾,到不扔垃圾,再到主动捡垃圾,积极维护卫生;从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到主动清除杂草,清理水塘的漂浮垃圾,村里的面貌一天一个样。
如今,村里的绿水青山、好空气等生态优势,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资源。近年来,村里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依托“原生态”这张名片,拉起了富有特色的农特产品经济链,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而在甘宁全镇,则规范运行起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五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5%以上。
乡村美景化,田园美景如画
走进甘宁镇楠桥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鸟语花香,绿荫环绕,整个村子充满蓬勃生机,仿佛在向八方来客诉说花园村的新发展。
“宽敞干净的村道,富有特色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小广场,如今的楠桥村,俨然成为人们心中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范本。”周末,市民钱德龙带着孩子来到村里游玩,忍不住发了这条微信朋友圈。
楠桥村的变化得益于甘宁镇近几年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子,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建设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甘宁镇先后评比整洁院落50个、整洁庭院200家,改造卫生厕所1500户,在院落种植桂花树、香樟树等50棵,种植茶花球、毛杜鹃等8000多株,在万忠路沿线栽植三角梅3600株、南阳大花香水藤本月季6500株。
在甘宁镇,一个个村庄靓起来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