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7:52:26 看万州
“老谭,你家的房子有裂缝,下雨天还漏雨,住起不安全,现在有政策,可以纳入D级危房改造。”
“我屋的房子还可以住人,不想给政府添麻烦。”老谭像前几次一样拒绝。3月14日,余家镇三河村第一书记张绍海,帮扶队员陈杰和申赞来到三河村6组,这是张绍海和帮扶队员,第六次来到老谭家,给他做思想工作。
“你这老旧的土房子确实有安全隐患,你本身是贫困户,现在国家有资金补助,自己出不了多少钱,改造后,住起也安全些,早点申报,可以早点入住新房,多好的一件事儿……”大家轮番做工作,最终老谭同意D级危房改造。
2015年7月,张绍海作为首批驻村工作队员被选派到余家镇三河村,2017年8月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心系贫困村民,将改善民生为己任,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在脱贫攻坚路上,落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把脉问诊 打开脱贫致富切口
人勤春来早。进入三河村,随处可见长势良好的九叶青花椒和蜜柚,地里,十几位村民忙着平土地,掏水沟。
天气晴好适合耕种,在三河村4组,旋耕机正在地里翻土,这里的土地荒废了五六年,村民周中勇去年成功在此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植青花椒。“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外出务工了,这里的大片土地都荒废了六七年,无人耕种以至于杂草丛生,我们村里以发展花椒产业为主,也是想通过大户带动散户种植,促进村民增收。”村干部谢支书告诉记者。
村民老刘说,他家种了200多根九叶青花椒,他在花椒基地务工,不仅可以挣到务工费,还可以学到种植技术,种植大户周中勇教工人种植青花椒技术,哪个时候施肥,哪个时候松土,有样学样,时间一长,老刘自家栽的花椒树在他的管护下,长势越来越好,一年的青花椒可以卖6000多元。
三河村是贫困村,特色产业促脱贫是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达成的共识,在2015年整村脱贫前,政府把花椒苗、柚子苗发到村民手中,一共种植了1500多亩,因花椒和柚子对技术要求较高,大部分村民缺乏技术支撑,管理不善,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销售渠道缺乏。
在困难面前,张绍海没有退缩。在与村、镇领导充分调研论证后,村里决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合作社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花椒、柚子产业带头人周中勇、黄成贵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目前全村种植花椒900亩,柚子500亩。合作社对200亩花椒,400亩柚子实施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的模式,村民占有股权,通过务工、分红,切实拓宽了贫困户家庭增收渠道。
聆听民声 真情服务赢得民心驻村
三年多来,他坚持用真心聆听百姓心声,用耐心服务百姓难处,用细心为百姓办事。他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交流,一次次走访,一次次通话,鼓励村民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就是这份真诚使他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为他在村里顺利开展脱贫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河村村委会办公室房顶漏水,天花板出现垮塌,张绍海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国本中学,学校主动出资3万元进行维修,改善了村办公条件,方便了百姓办事。
2018年夏天持续多天干旱无雨,800多村民饮水困难。作为第一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9月18日中午一点多,张绍海不顾烈日炎炎,组织村委干部沿水管一路排查。临近水源地碑排沟水库,山高路陡、荆棘丛生,一群人正抓着杂草、蹬着枯枝败叶竭力往上爬的时候,忽然听到“啊、啊、啊”的吼叫声,接着是一个人的大声惊叫,“张书记摔下去了!”大家回头一看,张绍海人不见了。
村支书谢祥辉一声“赶快找路下去救人。”大家慌忙摸索下去,找到张绍海时,他摔在路边,脸上有血,额头上还有一个大青包,衣裤多处被刮破,手里拽着一把断裂的荆条,长满刺的那种。张绍海看着前来找他的队员,镇定地说,“没事,没事,我们继续走。”队员们不顾他的想法,赶紧把他架下山,来到三岔河一家诊所。
经检查,张绍海头皮和嘴角破裂,额头撞伤,以及身上多处挂伤。简单止血包扎后,一行人继续上山,找到解决饮水困难的原因——水库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回村后,他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余家镇党委政府,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对水库进行维修,确保村民饮水有保障。
2015年,张绍海主动要求把3组最偏远的谭佐豪一家安排给自己作为帮扶对象,他说:“我长期住在村里,帮扶时间多一些。”
从便民中心到他家,只能走路,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谭佐豪一家四口,女儿在桥亭中学读高三,儿子在关龙小学读六年级,谭佐豪外出打工,妻子刘家琴一个人在家照看孩子,一年只有不到两万块钱的收入,经济困难。作为帮扶责任人,张绍海经常给她家买猪仔、送衣物、建水池等,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家一些困难。
如今,谭佐豪的女儿参加工作了,谭佐豪继续在外务工,小儿子到国本中学住校读书,张绍海还推荐谭佐豪的妻子到周家坝一家餐饮店务工。家庭人均年收入大大提高,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便民小本 无私奉献书写忠诚
驻村期间,张绍海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上面记录着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张绍海说:“这么做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村民们多做些实事。”
一年多来,张绍海参与排解民事纠纷近二十次,协助村干部做好村里的安全稳定工作。他关爱村中的弱势群体,经常深入走访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困难群众户,给他们送衣、物、钱、粮等,经常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协助解决三河村12名留守儿童在帮扶单位国本中学读书,为外出务工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积极协调辍学学生返校就读。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张绍海十分清楚读书的重要性,最不愿意看到适龄学生在读书的年纪辍学。去年4月的一天,他刚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就接到了6组小组长的电话,“张书记,周孝辉屋头那女娃子这两天没去学校,说是不准备读书了,怎么办嘛,明年都中考了,急人……”
挂断电话,张绍海和扶贫专干来到周孝辉家了解情况:周孝辉一家四口,女儿和儿子都在丁阳中学读初中,妻子外出务工,周孝辉一个人在家照看孩子,女儿小周性格内向。周孝辉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子用嘛,她自己不想读了我们大人也没办法。”张绍海把他叫到一边,耐心地给他讲解义务教育政策……三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做通了周孝辉的思想工作,可小周一句话不说,不愿与人交流。
第二天一早,张绍海到五一桥场上买了文具用品,请人把小周叫到她姑姑家,用和蔼的态度,父母般的情怀细心开导小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周边哭着说出她的想法,“家里有两个孩子读书,爸爸妈妈很辛苦,她不读书了回家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弟弟,好让爸爸出去打点零工解决家里困难。”看着懂事的小周,张绍海拿出教师的“看家本领”,从心理辅导、理想教育、幸福家庭憧憬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小时后,小周同意继续回校读书,大家都笑了。
第三天,张绍海、村支书和家长一起将小周送回学校。现在,小周在丁阳中学读初三。“多亏了张书记,我女儿才没有辍学回家务农。”采访中,周孝辉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他还是希望孩子能多读书,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绍海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以实际行动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平凡中坚守,始终朝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奋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