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一眨眼的功夫,万州各地的油菜花盛开了。

2019-03-18 11:11:01 三峡传媒网


徐洪志(中)正在和闫本学父子交流油菜花种植技术


记者 张倩 文/图


3月,经过暖阳一洒,萧瑟的土地苏醒过来。一眨眼的功夫,万州各地的油菜花盛开了。徐洪志惦记着油菜的长势和他的农民朋友,便跑遍地里田间,传“经”解“惑”。而这样的“惦记”已经延续了整整32年。


徐洪志何许人也?他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室主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站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徐洪志说,其实,自己的工作很简单,与农民有关,与土地有关,与油菜有关。


/ 一颗种子 / 植根山村助农增收


晨光微熹中,徐洪志又上路了。陪伴他的,是一辆已被泥土模糊了颜色的小轿车,和一位同样来自农科院的好兄弟。


经过1个多小时颠簸,车子爬上龙驹镇灯台村的山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绵延的青山。灯台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体垂直坡度大,土地分散,一条小河从两条绵延数十公里的山脉中间穿流而过,两千多名村民祖祖辈辈沿河而居。


“村里农业生产条件确实有限,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看到大片土地荒起,心痛。”谈及一年前,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灯台村的见闻,徐洪志连连摇头:“要脱贫,就必须发展生产;生产什么,又必须因地制宜。”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徐洪志一行人赶到了村委会。“过来看看,这次又带了些种子。”一下车,徐洪志就打开后备箱,装着油菜种子和红苕种苗的口袋把后备箱塞了个满满当当,塞不下的,堆在小车后座上,足足有50多公斤。


这样的情形,灯台村村支书成良富再熟悉不过,“每次徐老师来,不是带着种子,就是带着专家团队。有时,还一起带!”


一年前,得知区里又派来一名科技特派员时,成良富并没有太当回事。


第一次见到徐洪志,这位专家目光炯炯、皮肤黝黑,嘴角挂着些笑意,看起来挺和气。成良富还没想好该怎么称呼,就被一双手攥住。


徐洪志主动提出,让成良富带他到地里转转。


在地里耕作的农户,看到徐洪志后,虽有些疑惑,但都停下手中的锄头。在一块田地里,徐洪志突然下蹲,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揉捏,观察成色。


“这里刚施过肥……”一名农户刚想提醒,徐洪志却笑着介绍起整地、施肥的注意事项。


第一趟来灯台村,徐洪志便走了几个村民小组,了解村里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因为其他工作上的事,徐洪志便先回了主城。有些农户还向成良富打趣道,那个城里来的专家呢?是不是逃回去了?


没想到,10天不到,徐洪志又来了,随身还有一个鼓囊囊的包裹,里面全部是最新培育的种子。


“灯台村的发展受到了地势和交通限制,如果我们照搬其他村模式,引进一些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势必存在一定困难。一定要为我们村选择一种合适的经济作物。比如油菜。”徐洪志耐心地向村民阐述自己的观点,“油菜易种,可进行多功能利用开发,无需花太多劳力,种子播下去后,很快发芽,一季可收获3至4次油菜苔,正常情况下一亩100多公斤的产量,收入在1200元左右,对于我们村这种劳动力少的情况,最合适不过了。”


此后,徐洪志一趟又一趟来到灯台村。每次来,他都带着“礼物”——送给村民的种子或技术资料。


如今,每到收获季,成良富和村民们就会招呼徐洪志到村里走走,然后把新鲜的蔬菜硬塞到他车子的后备箱。一来二往,“专家”成了“老朋友”。


/ 一份坚持 / 收获朋友支持信任


眼下,龙驹镇灯塔社区5组,油菜花盛开了。这是一个住着43户人的院落,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油菜。每到花开时节,转动的车轮在此停留,人们总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一幕。


徐洪志是这里的常客了。每次来,他都会先爬上山头,俯瞰这块广袤的山间盆地,就像看望自己用心抚育的“孩子”。


“徐老弟这么多年,一直很关照我们村,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接话的是5组的闫本学,他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一米八的个头,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因为比徐洪志大一周岁,所以他亲切地唤徐洪志为“老弟”。


两人的“缘分”,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2009年,徐洪志第一次来到灯塔,便对这里的油菜田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家本以为,这位专家免不了会称赞几句,可徐洪志却和村民“唱反调”。他发现,灯塔的油菜生产成本高,油菜籽出油率低,品质不达标,经济效益差。要想帮助村民脱贫增收,非得引进新品种,走轻简化、机械化和多元化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闫本学至今记得,那一年,秋收过后,徐洪志天蒙蒙亮就站在村口等他。见了面,就笑呵呵地说:“要不要试试我带来的新品种。我们不用老办法,采用免耕种植,成本低,见效好的新办法。技术有难题的话,我教你。”


“一个外来人说我们几代人种的东西不好,怎么接受得了。”闫本学说,当时大家打心底里抗拒。


于是,徐洪志就自己掏钱包车,组织农户成批到位于甘宁的三峡综合试验站参观考察。眼见为实,有的农户心动了,可又怕种不好亏钱,没人敢出这个头。


“这样,我先在你们这里选一块田,做免耕试验,你们也继续用自己的办法,咱们比比,看哪种方式好?”徐洪志的诚意打动了几位村民。闫本学二话没说,腾出了自家的两亩地,交给徐洪志。两人慢慢熟络起来。


从那以后,徐洪志就常往村里跑。他挽起裤脚踩进田里,亲手种下油菜。怎么播种,怎么施肥,全程手把手地传授。“那一年,雨水太多,我怕示范田出现问题,给他打电话,他第二天就出现在地里了。”闫本学至今回想起来,仍满是感激。


2010年春,油菜免耕试验田试种成功:每亩油菜田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产量不减反增,综合效益达每亩500元左右。消息传开了,许多农户主动要求种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


这些年,徐洪志及他所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油菜产业扶贫,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促进了当地油菜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惠及贫困人口达到50余万人。


“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农民都欢迎。”十年交情,闫本学给口中这位“老弟”给予了如此评价。


延伸阅读:
  1. 一眨眼的功夫,万州各地的油菜花盛开了。 03月18日
  2. 春回大地,万州及周边区县桃花、李花、油菜 03月18日
  3. 甘宁油菜花盛开 03月14日
  4. 甘宁镇1000亩油菜花迎风绽放 市民徜徉 03月09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