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17:34:34 看万州
——记区委办公室驻长岭镇安溪村扶贫工作队
2019年大年初七,春节团圆的氛围还依旧浓厚,区委办公室驻长岭镇安溪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云克清和队员黎斐、宋启军一起,早早就驱车赶往村里……
时下的安溪村,条条公路穿村头,片片果林载满山,绿水青山相成趣,人人增收把富奔。如今的安溪村,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穷山村了。
眼前的变化,让扶贫工作队队员多了一份欣慰,笃定安溪的未来可期,也坚定了沉下身子真抓实干,敢让安溪山乡换新颜的决心。
修路,通往“幸福门”
驻村工作队与区农科院专家在安溪村开展果树栽培技术培训
要想富,先修路。
4年前的安溪村,整个村子还没有一条完整硬化的路。“村里有人种了榨菜,丰收时一遇雨,货车进不了村,2000吨榨菜烂在地里。”回想公路通达前的情形,安溪村主任陈献齐直言,村民伤了无路的心,也吃尽了无路的苦,就盼着公路修到村里来,打开致富的大门。
2015年,借着脱贫攻坚春风,区委办公室帮扶集团加大项目资金协调力度,推动安溪村“四好农村路”开建,34.5公里的泥巴路迎来了升级改造。
然而,修路也并非一番挖土筑基硬化了事,里面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群众的利益问题。“修路涉及占用土地,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损害农民的利益。”云克清回忆,为了争取群众理解,同时也尽最大努力不损群众利益,驻村工作队迅速锁定了公路沿线130多户农户,挨家挨户开展思想动员。
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动员下,2组的杨祖全、杨祖祥带头动迁祖坟,陈维祥主动让出自家水池,其他农户也无条件支持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回忆当时的情景,宋启军仍有感触:“项目有了,资金有了,群众也很支持,我们必须做好监督,把路修好。”
盛夏的安溪,室外温度高达45度以上,灼热的阳光炙烤也没有让驻村工作队懈怠半分,他们顶着滚滚热浪鏖战在公路修建中最险要的“鹰嘴岩”上。“施工的时间段遇上原材料飞涨,特别是沙、石、水泥的价格上涨厉害,怕施工方用料不足,我们每天都在工地上盯着。”黎斐说,经过一年的坚守,安溪村“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终于保质保量竣工。
如今,安溪村硬化公路22.5公里,新修旅游公路3公里,实施人行便道23.5公里,通往安溪村的入村道路双安路由3.5米拓宽到5.5米,全部实现硬化,进村必经路鹰嘴岩上的“定时炸弹”被安全拆除,道路两旁添设景观带、排水沟,绕村的环形路、联通果园的产业路、通到水库的旅游路实现了升级改造,一条条畅通、美丽、安全的乡村公路在山间蜿蜒开来,打开了安溪村开放的大门。
兴产,念好“致富经”
驻村工作队查看安溪桃园停车场建设
“公路修好了,产业怎么发展?”驻村工作队立足安溪村的实际情况,访遍区农科院的专家后,决定先把聚焦点放在发展翠玉梨、香桃、晚熟李等特色水果上。
“村里有种果树的能人,我们要把他们引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安溪村党总支书记李德全的建议下,驻村工作队展开宣传攻势,挨个走访村里的致富能人,引导杨春梅等10多个在城里或外地打拼的能人回村发展,使其成为安溪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依靠大户来带动,一方面还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云克清介绍,驻村工作队为此充分利用政策和资源,大力引进各类经营主体,先后引进农业公司6家,新建专业合作社2个,创办小微企业12家,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建立起以1000亩翠玉梨为主导,默科特柑橘、佛手、晚熟李、核桃、香桃、砂糖橘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2650亩,一年就为该村村民带来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及水果销售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让产业发挥最大效益,让贫困户享受最大红利,是我们把产业发展起来后探索思考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并不满足于脱贫“摘帽”,他们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在几经考察、学习、论证后,驻村工作队决定在安溪村产业间做好“融”字文章,打通产业链,激发产业“聚变”效应。
2015年,驻村工作队争取江南新区通过城乡支部手拉手,投入8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起150亩翠玉梨“党员示范园”。2018年,初挂果即为村集体贡献3万元。去年初,为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驻村工作队利用安溪村已有资源优势,将帮扶单位区委办公室筹集的帮扶资金10余万元,按贫困户75%、村集体20%、村干部5%的股权比例,由村干部领办蜜蜂养殖合作社,初期发展蜜蜂80余箱,使安溪村产业间形成了有效互补,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发展乡村旅游,驻村工作队打好农旅融合牌,通过走出去“吆喝”,引进来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并结合安溪村水域面积80亩的安溪水库开发会务度假、生态休闲、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模式,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让村民在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收益分红、农产品销售、提供餐饮服务中实现了增收。
解难,消除“百姓愁”
“李大哥,在家吗?”日前,宋启军再次走进李德军家,去看看他家的变化。
李德军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因为没有钱治疗,只能在家闲耍,日子过得苦巴巴的,43岁还打着光棍。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以后,针对李德军的具体情况,帮他免费安装了助听器,申请了D级危房改造及残疾人住房补助,还热心为他联系务工单位。如今,李德军住上了新房,娶了媳妇,农闲时去广州打工挣钱,妻子则在家里种些蔬菜,两个人一年收入也有个好几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了。
在安溪村,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像李德军一样告别“老光棍”,脱贫摘帽娶了媳妇的有9人。
从李德军家出来,宋启军和云克清、黎斐一起去看望4组的陈善珍奶奶。陈善珍是村里的长寿老人,今年100岁了。一见驻村工作队队员上门,陈善珍脸上如绽开了花,迫不及待分享她的幸福生活。陈奶奶不是贫困户,但工作队经常会到陈奶奶家走走看看。“尊老孝亲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乡风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但要扶贫,也要把村里的乡风文明建设搞好。”云克清认真地说道。
一件件小事,点滴汇聚成大爱,温暖人心。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安溪村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云克清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一年,扶贫工作不能松懈,下一步是按照“一心六型”两化路径,结合乡村旅游把安溪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