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16:44:22 三峡传媒网
春节前后,万州组织多个工作小组,分赴乡镇、街道、车站等地采取院坝会、走访、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民工基本状况和思想动态,为针对性地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工心中有“十盼”  
常年奔波的农民工最怕的是工作不稳定,他们一盼工作稳定,二盼工资再高一些。在上海打工多年的余家镇陈诗奎说,他们由于多种原因,都常有重新找工作的经历,“希望能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多一份安心,少一些奔波。”走访发现,现在每年大约有30%左右的农民工会重新找工作,不稳定比例较高。同时,农民工工资与其他阶层相较,工作苦工资却低,也没有其他福利,他们希望工资能再提高一些,除了养家糊口,每年能略有结余。
三盼降低参保成本。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只占39%,还有6成的人没有参保。其原因主要有三:由于就业不稳定未参保,占30%;在个体或小微企业打工未参保,占35%;认为参保成本高而未参保,占35%。
四盼解老人子女后顾之忧。接受调查的农民工都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外出工作最担心的是家中老人的身体和子女的读书问题,他们期盼政府能引导组建中介组织,开展“代理家长”、“代理儿女”服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弹子镇林泉村的谭彬彬家中两位年迈的老人就迫切需要这样的服务。
五盼建立“农忙”服务队。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加上家庭经营模式的局限,导致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在农忙季节回家栽秧挞谷,或请人翻耕、收割,既影响工作又多花费钱财。他们希望每个村都有一个服务队,开展农忙服务。
六盼在务工地能参加培训。目前我国少数省市可以让农民工在务工地参加技能培训,而多数地方仍按属地原则,想要参加技能培训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这就带来额外支出交通费用、面临脱岗、重找工作等问题。所以农民工盼望能在务工地参加技能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七盼农民工就业政策更加实在。现在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政策虽然较多,但支持力度不大,且限制条件多,他们希望给他们的就业扶持政策更实在一些。
八盼加大力度支持返乡创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大约有1/4的人有创业意愿。但农民工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技术、购销渠道四个关键因素,而农民工创业最缺乏的就是这四个方面,家住郭村镇灼艾村的熊长军就希望政府能够多给他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一些创业支持。
九盼家乡就业岗位充足。90%以上接受调查的农民工都希望家乡就业岗位多,能就近就地就业。在广东打工的陈红转表示如果家乡的岗位再多一点、工资再高一点,能在家乡就业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问题是家乡的就业岗位偏少、用工需求不旺,工资与外地相比也有差距。
十盼城乡就业政策一体化。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纷纷表示,农民工在失业保险待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政策等方面仍然与城镇人员存在差别,但户籍制度改革后已经没有了城镇和农村之分,他们希望加快就业相关政策修订,尽早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均等化。
帮扶农民工施“十策”
从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入手,夯实基础。不断完善52个镇乡(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基础,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和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就失业登记、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及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
精准识别,建立农民工实名信息库。紧紧依托镇乡(村居)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开展实名登记,建立全区人力资源和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台账,全面动态掌握农民工就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做到“发现一人、登记一人、帮扶一人”。
精心组织,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采取送培训下乡、集中培训或分片培训方式,精选培训机构,优选培训专业,为农民工量身选取和推荐畜牧养殖、苗圃花卉、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家庭服务等实用性专业,实现由“劳务型”向“技能型”转变。
广泛宣传,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努力营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全民创业创新发展氛围。组成“万州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工有创业意愿者和创业人士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评估、开业指导、创业跟踪等“一条龙”服务。在高梁、熊家和长岭等镇乡建立返乡创业园,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免费提供场租、创业孵化、创业融资等政策扶持。
多措并举,推动农民工返乡就业。通过打好“春风行动”、“农民工回引”、“贫困户就业帮扶”等组合拳,采取建立“一个机制”、落实“两大政策”、打通“三条就业通道”、开展“四项活动”、实施“五个一项目”的“12345”工作措施,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程。
拓宽思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振兴乡村战略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龙头,积极创建扶贫车间和创业示范山村(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转移就业更加充分。多渠道开发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物业管理、托老托幼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搭建平台,为农民工提供求职服务。LED显示屏已遍布全区52个镇乡街道社保所、122个社区、5个村、4所高校等187个点,实现城市社区、重点场所和重要区域全覆盖,长年滚动播放招聘求职信息,为农民工等群体求职提供便捷服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活动,为求职农民工提供面对面的现场求职平台。建设“智慧就业”App,满足线上招聘求职需要。
落实补贴,保障和稳定农民工就业。用好用活职介、岗前培训、社保等促进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农民工就业。通过创建和巩固充分就业村,大力培育农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能人,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标本兼治,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治欠保支长效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应急周转金制度及行政司法联动机制。推广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欠薪预警制度。将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守法诚信体系建设。
打破壁垒,落实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万州区城区学校与城市学生同等享受资助、减免、评先评优等教育资源,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了全部接受义务教育,符合条件的初高中毕业生均可在万州参加中考及高中招生录取或高考报名及高校录取。
记者 丁靳 通讯员 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