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渝东北涉药品犯罪引法院关注 司法建议多部门联动执法监管

2018-12-09 13:26:12 看万州

销售假冒伪劣药品,不仅是一种违反国家药品管理制度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渝东北地区涉药品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市二中法院及辖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承办法官分析总结出了渝东北地区涉药品犯罪案件的四大特征,据此,法院发出司法建议提醒相关管理部门加强联动执法监管,呼吁广大群众提高辨别能力,防范上当受骗。


据介绍,两级法院在办案中分析发现,渝东北地区涉药品犯罪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发案区域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监管相对薄弱,信息更为闭塞,人民群众普通缺乏辨别假药能力,销售假药犯罪多发易发。市二中法院审结的7件销售假药案件中,发生在忠县、云阳等区县场镇的案件6件,犯罪分子均系直接以零售形式将假药销售给当地群众。


二是作案人员以乡村医务人员为主。制售假药犯罪分子多为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乡村医务人员,且文化程度不高。市二中法院审理的7件销售假药案件中,6名被告人均为当地乡村医生、卫生室工作人员或在乡村经营小药房的个体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小学文化2人,初中文化2人,中专文化3人。


三是假药来源集中在个人推销。销售假药犯罪中,假药来源以个人向乡村药房或个体医生推销为主,乡村医务人员明知他人兜售的药品是假药,基于逐利知假买假销假。市二中法院审结的7件销售假药案件中,除其中1件案件系通过网购获得假药之外,其他6件案件的被告人均系直接从兜售假药违法犯罪分子处获得假药。


四是假药分布领域和受害群体较为集中。假药主要集中在老年疾病治疗领域,受害人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市二中法院审结的7件销售假药案件中,6件案件皆系治疗风湿骨痛、咳嗽哮喘等老年人疾病的假药,另涉及男性性功能、小儿风热感冒1件。


司法建议联动执法监管

市二中法院分析总结认为,农村地区病患群众辨别能力不高、维权意识不强,容易受到蒙骗。犯罪分子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弱势群体销售假药,延误病情诊治,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据此,法院发出了三条司法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严查乡村药房和个体诊所进药渠道。


二是进一步加强销售假药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发挥刑罚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严肃查处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查处,从严打击。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宣传力度。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销售假药和购买假药的严重后果,介绍识别假药的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社会监督功能。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向贵平 通讯员 向亮 周怡
责任编辑:何江东
延伸阅读:
  1. 药店老板销售假药 欺骗消费者被判刑 12月06日
  2. 万州4名假药销售者被处以“销售假药罪”刑 10月21日
  3. 区食药监分局重拳出击查处一起违法销售假药 01月17日
  4. 武陵镇开展“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 提醒群 11月16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