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鼓足精气神 脱贫路上更得劲

2018-11-24 12:08:23 三峡传媒网

三峡传媒网讯( 记者 黄一栗 文/图)“给每户免费发10株花椒苗试种,要不要得?”


 “要得,要得,真是太欢迎了。”


这一幕热烈互动的场景,发生在11月21日分水镇大地村村委会议室,听说花椒基地的老板要给建卡贫困户免费送花椒苗,还要培训5天种植技术,大家都乐开了花。


 作为“管家婆”的村支书周础平也笑了,自脱贫攻坚以来,这个小小的村落四处开始“蝶变”,路坦了、水通了、灯亮了……


 “变化最大的是人。”从贫困的“泥淖”走上脱贫的“坦途”,从观望胆小到积极争取,村民们的改变,周础平最是感动。


 一技傍身,腰板硬  致富技术要学了又学


“说起大地村里的李子,肯定要数我们屋里种得多。”这20多亩李子,是5组村民张德玉逢人必提的骄傲,2011年,分水镇开始大力发展青脆李的时候,老张就一口气种了五六百根李子苗。


 栽下是易事,管却成了难题。虫蛀、黄叶、落果……哪一个问题都是张德玉心里的刺,没有技术,要想靠产业脱贫致富真是难上加难。“不学没得出路,必须要学。”坚定了这个想法的张德玉,开始了自己的“求学路”。


 作为一个“庄稼汉”,基本的种植肯定不在话下,那就举一反三应用到李树种植上,隔壁村的“土专家”技术过硬,就常过去串门,村里搞技术培训会,每次必到,在田间地头里“偷师”,在吃饭喝酒时唠嗑,但凡有“见缝插针”的学习机会,张德玉愣是一次都没放过。


“其他的不敢说,但是给树造型修枝,我是绝对有一套。”有了技术,张德玉家的李子树一年比一年好,去年通过快递和微信,果子还卖了好几万块钱。


 几天前,村里请了专家来村里讲李子和花椒种植技术,张德玉带着儿媳妇邓勇又来了。“你种得这么好,还来学啊?”只要一有人这么问,张德玉就说:“机会难得啊,技术哪有学得够的,今年我们还准备种花椒哟。”


 “偷路”求富,谋发展 “老农民”也要跟上新时代


 今年初,250亩千林翠花椒基地正式在大地村落了脚,基地里打工的65岁的金开俊,让负责人徐万又气又笑。


 花椒基地开建之初的一次偶遇,徐万把憨厚老实的金开俊招进了基地务工,搞搞管理每月就能拿上1500元的固定工资,实在是美事,没成想没过几天就“出事了”。


 为了种植花椒,村里来了挖机平整土地,金开俊的任务就是“监工”,眼看着施工就要完成了,他却把挖机悄悄请到了自己的队里修起了路。


“听说这个搞花椒产业最重要的就是路,我们队里的地都好得很,不来发展确实是可惜了。”为了让徐万也来3组发展产业,金开俊愣是“偷”来了接近1公里的产业便道。“这个老哥特别有想法,我完全能够理解,也不怪他。”这份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也打动了徐万,他说将来村里的花椒发展得好,一定优先考虑3组。


“我在基地搞了这几个月,还学了不少技术,起码有个七八成嘛,徐总还给我们送了免费的苗子,回去我就栽上。”当了几十年的农民,金开俊看清了种上几亩庄稼只能求温饱的现实,他说只有跟着产业走,才能奔小康。


 吹响号角,振精神  动员游子“归巢”反哺家乡


 如果在雨后登上大地村的云盘寨,穿行在树林里蜿蜒的人行便道上,透过树的缝隙,能看到远处山间的云雾缭绕。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养老的生态农业园。


“我没想到能打动他回来投资发展产业。”周础平口中的“他”,是大地村土生土长的郑祖华,在西藏打拼多年挣了不少钱,这次返乡投资数千万,打造一个复合型的基地,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家乡致富。


 村里产业一直薄弱,但动员外出的游子“归巢”创业,是周础平一直在做的事情。“村里时常开党员会、院坝会,就是让村民们认识到一定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只有把村民和产业紧紧绑在一起,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眼看着就要年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快回家过年了,周础平想将这些年轻人和有影响力的村民带到隔壁川兴村去看看,那里发展的500亩花椒已经逐渐投产了,今年行情不错,一斤花椒卖到了7块多,根本不用愁销路。


“村里的水质好,搞淡水养殖应该不错;村里之前有多年养蚕的好基础,在建一个蚕桑基地怎么样……”周础平又开始筹谋着。 


延伸阅读:
  1. 鼓足精气神 脱贫路上更得劲 11月24日
  2. 研究部署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11月24日
  3. 【脱贫致富扎实干】郎守权:扶贫政策好 一 11月23日
  4. 鼓足精气神 脱贫路上更给劲——记分水镇大 11月23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