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10:17:45 三峡传媒网
曾经孔雀东南飞,如今引凤来还巢。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万州积极回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他们带回新思路、新技术,带动乡亲一起创业,为家乡产业发展、群众脱贫带来新动能,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回乡创业带动乡亲脱贫
溪口乡九树村4组,初冬时节的李子园仍是绿色一片。在经过了一个硕果累累、热热闹闹的秋季后,果园显得宁静了许多。李子林中,工人们在除草、整地,为来年的丰收忙碌着。
这个李子园是溪口乡九树村引回本土人才发展起来的,负责人王万清以前在万州城区做手机生意,多年没在老家生活了。2015年万州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万清接到溪口乡和九树村的邀请,希望他回家乡发展,做村民脱贫增收的带头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九树人,王万清对故乡有很深的感情,处理好城里的生意后回到家乡,在村里协调下开始流转土地,发展李子产业。2016年,李子园试挂果,随后进入盛产期。目前,王万清已在九树村发展了3个李子园,在园区带动下,脱贫增收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九树村4组的吴锡伦曾因生病不能外出务工,家里因此成为贫困户。王万清的李子园开建起来后,他就在园区务工。“我常年在园区务工,每天工资60元,中午园区还供应午饭,对现在的工作我非常满意。”如今,吴锡伦精神焕发,身上没有贫困的影子。
在王万清的几个李子园里,常年务工的有6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户;季节性务工最多时达200多人,有力地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
带领村民发展脱贫产业
11月初,龙驹镇1000亩百香果产业发展动员会在赶场社区举行,向东村的村民积极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村里的脱贫产业——百香果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百香果产业在向东村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饱含着返乡人才李长远的心血。李长远本来在外地从事建筑行业,收入也不错,今年回老家过完春节后,准备出门的他得到村第一书记姚茂瑜等村干部的挽留,希望他留下来一起做大百香果产业,并介绍村里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机遇。
“我也看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我很受鼓舞。”李长远也认为家乡的发展机遇来了,就决定留下来。后来,在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会上,他当选百香果采摘园负责人。
李长远在村民中有威信,在他的具体负责下,百香果得到很好的管护,今年3月栽下的苗子,8月就获得丰收,迎来第一次采摘。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百香果供不应求,目前已经采摘了3批,远销上海、广东等地,预计今年产值在50万元左右。
向东村贫困户谭庭贵也是百香果采摘园的股东之一,看着百香果丰收乐在心头:“我在采摘园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工资,每采摘一批还有分红,一个月至少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向东村百香果产业园,像谭庭贵这样的贫困户有74户,带动作用明显。但是李长远觉得并不轻松,今年丰收了,明年扩大规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说:“既然大家相信我,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上,就要尽力把事情做好,让大家增加更多的收入。”
培育产业大户示范引领
走马镇凉风村11组,一个2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挖掘机和工人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准备栽种蔬菜。这个蔬菜基地的种植大户,就是通过镇里和村里努力新进引回的本土人才幸殿安。
幸殿安多年前就到了浙江务工,收入不错,在村里属于殷实户。而走马镇凉风村是万州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村里产业发展不足,村民脱贫“造血”功能差,急需大户带头。接到邀请后,幸殿安开始也有几分犹豫,毕竟回去创业有风险。但亲情的召唤最终促使他回到家乡,在多方考察后决定发展大棚蔬菜,首批流转土地200亩。
既然是大户引领,幸殿安就在基地进行创新示范,建立E离子硅钛肥示范基地。E离子硅钛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预防病虫害,种植出的产品绿色有机,味道甜美,原汁原味。自己创业成功后,他还将指导其他农户发展。
目前,基地的带动作用就开始显现,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60多人。贫困户李英书家因病、因学致贫,他在园区务工,为家里增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增添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脱贫攻坚中,万州一直注重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采取主动登门拜访、电话联络、座谈联谊等方式“点对点”动员,积极回引在外的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明确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台账管理,汇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 夏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