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万州一小学传出的……没想到有400多年历史了!

2018-10-19 0:18:49 万州区白羊镇政府

可能你看过非常多的表演

但是今天小编要给你展示的

是一项经典的传统文化

它的名字叫——花鼓。

花鼓又称花鼓子、花鼓戏,

是万州及周边地区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之一种。

“花鼓”是什么呢?

https://v.qq.com/x/page/l0747zxi2jv.html?start=9(内附视频,请点击链接)

有两种说法

一是过去叫花子乞讨时敲打的道具,并有《花子歌》为证;

二是鼓上绘着莲花图案。

据传,花鼓是一个名叫赵德贤的落弟秀才发明的,是他创作了小调《花子歌》,并配上小锣小鼓,调式从老锣鼓里分列出来,自成体系。兴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11年4月,花鼓成功入选第三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鼓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花鼓多为一个人表演,

道具是一面小鼓和一面小锣,

小鼓提在手上,小锣挂在胸前,

采取边敲边唱,敲打随意发挥。


曲牌分为四种:

小调

花调

快板调

自由调


唱中有说,说中带唱,语言风趣,

朗朗上口,唱词优美,重情节描写,

讲究和仄押韵,句式可长可短,

机动灵活,曲目结构严谨。


花鼓唱词大多为即席创作,

如《自画像》《过了一山又一山》等。

也有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

如《昭君出塞》《祝英台》《月下盘貂》《走江湖》等。


花鼓结构完整,

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形象鲜明,

道具简单,演唱灵活。

表演者可男可女,

可老可少,

且不择场地。

随着社会的空前发展,

花鼓这一门传统说唱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

演员青黄不接,

很多表演技能已不能得到正常传承。

有幸的是,

如今在万州尚能寻到演唱“花鼓”的传承人。


据了解,陈传金老人读小学时(1954年),拜石龙乡民间艺人牟知琴为师学习花鼓。通过刻苦学习、不耻下问,一年后就承袭了师傅的唱腔、唱调及表演技法,后在家边劳作边演唱花鼓20多年,演唱功底较为深厚。


从1982年开始,尝试到外地(首站地云阳县)巡演花鼓等传统文化项目,巡演效果较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以后陆续到了开州、奉节、巫山、湖北利川等地巡演,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演出,前后历时达16年之久。


1982年,参加万县文化局举办的民间艺人传统文化巡回演出80多场,每场都有花鼓节目参演。主要表演节目有:《好学生》《计划生育》《人贩子》《恶媳妇》等18个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题材的唱段。

花鼓以打、说、唱、演四种表现形式。


打:即敲打花鼓、小锣。敲打的时间恰到好处。

说、唱:主要叙述故事情节,场景介绍,也可临场发挥,即席编词,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可演唱。

演:主要体现在神眼、步法、手势。

https://v.qq.com/x/page/r0747hw2smp.html(内附视频,请点击链接)

花鼓唱词通俗易懂,所唱内容不但情景交融,和仄押韵,娓娓动人,还回味无穷。故有人曾以“小小花鼓戏,人间大舞台”来赞美它的艺术魅力。万州人都说,它是小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如今花鼓这一艺术形式已经进入严重的濒危状态。几乎很难寻到表演者了。

花鼓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可谓历史悠久。调式清脆悦耳,唱词大多唱些古今人物,生动、活泼、优美,让人听起来十分过瘾,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今,花鼓虽已濒临灭迹,但万州至今仍能找到个别的演唱艺人,就是因为有这个别的艺人,还在时不时地摆弄花鼓,还偶尔将它搬上舞台,而且都唱些现实题材,如《关爱女孩》《学习科学发展观》《乡里来了个张书记》等。


这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艺术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延伸阅读:
  1. 万州一小学传出的……没想到有400多年历 10月19日
  2. 区人大法制委调研组调研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 10月11日
  3. 万州1000余名残疾人获赠辅助器材轮椅、 09月29日
  4. 2018年重庆市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在万州落 09月25日
  5. 有二级残疾的人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规定 08月17日

留言 - 合作 - 招聘

精品万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2018 精品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