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10:51:22 三峡传媒网
李河镇干部帮助贫困户栽苗
金秋时节,细雨霏霏,气温骤降。
李河镇副镇长何涛忙碌地奔波在田间地头,查看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每天都很晚才回家。
在七里村蜜柚园生产示范核心区,蜜柚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看着这些长势十分良好的苗子,何涛和随行村干部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在他们看来,脱贫后,这些产业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当前,脱贫攻坚正深入推进。脱贫后怎么办?如何找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结合点,让群众致富增收,早日奔小康?李河镇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正在努力寻找答案。
脱贫后,发展步子依然不停歇
尽管今年的李子已经销售一空,但天地村村民文传富依然忙碌在李子林里。
“去年卖得不错。”文传富一边整理李子林里的杂草,一边笑呵呵地说。2013年,文传富一家因病因学被列入建卡贫困户。在干部的帮扶下,他将原有的李子树进行重新打理,还购买栽种了10多亩新苗。今年,迎来了丰收,在成功脱贫的同时,他还积极发动周边的贫困户及普通农户加入李子林建设中,并成立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将李子外销。
在文传富的影响和带动下,天地村3组已种植了200多亩李子林,今年计划再新种植500余亩,引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虽然脱贫了,但发展的步子却没有停下。”这是记者在李河镇采访,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脱贫攻坚启动以来,李河镇充分结合实际,处理和把握好几种关系。首先是处理好“造血”与“输血”的关系。为确保脱贫成效,镇里注重帮扶方式的选择,避免“输血”式扶贫养“懒人”。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实事求是制定整村脱贫规划,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策,指导帮扶集团精准实施帮扶工作,从扶贫源头增强“造血”功能。
处理好“扶志”与”扶智”的关系,注重智力支持,区级、镇属和村组干部同入户、同访谈,出点子、想办法,引导困难群众牢固树立勤劳致富观念,鼓足敢于致富的勇气,唤醒其内生动力发展生产,提振群众致富脱贫的精气神。
通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规划实施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扶贫项目、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一道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等,处理好“硬指标”与“软指标”、“主体”与“辅助”、“减支”与“增收”的关系,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送一程,脱贫之后再发力加力
脱了贫,并不意味着就撒手不管了。
李河镇坚持处理好短期扶贫与长期脱贫的关系,短期着眼“摘帽”目标,长期着眼于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镇里充分发挥市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台作用,积极引导镇内大、中型企业向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3个。同时,通过镇商会搭建平台,利用重庆蒋林建筑劳务公司、重庆万州灵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两家中介企业,自2015年来累计引导1100人次实现稳定就业。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累计募集资金180多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村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目前,全镇14个村都有效实现了产业覆盖,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困难群众和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建立。
结合实际拓宽就医、就读、人口转移、土地流转及就地务工、帮扶资金筹集、产业发展渠道,以及确保落实“两线兜底”。
经过持续发力和“送一程”,4个贫困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推进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即七里村琯溪红心蜜柚产业项目900亩、荆煤村脆红李产业项目1000亩、棕花村脆红李产业项目1000亩、洞沟村脆红李产业项目700亩。目前,投资近500万元的四个特色产业村初具雏形。
“我们虽然脱了贫,但那些干部还像原来那样对我们尽心尽力帮助”,说起自己的帮扶干部周超,贫困户谭奇谋显得有些激动。
按照镇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周超作为扶贫工作队员进驻李河镇骑龙村,帮扶结对5户贫困户。他逐一分析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引导彭家春、李国均、许东外出务工就业,利用劳务收益脱贫致富。针对谭奇谋、蒋明清家中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为谭奇谋家送去山羊一对、养鸡鸭的围栏,帮助其发展产业,为蒋明清三次购买鱼苗发展渔业创收。
辟蹊径,找准乡村振兴结合点
产业是发展之本、脱贫之基、富民之源。
看着地里已经挂果的蜜柚树,七里村干部的脸上,写满了笑容。2015年,村里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发展起了900亩琯溪蜜柚产业。作为帮扶单位的三峡农科院派出技术专家现场服务指导,提供资金支持。村里还专门规划了20亩蜜柚园作为生产示范核心区,如今核心区里的蜜柚树已成功大量挂果。
当前,脱贫攻坚仍在路上,而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如何找到这一结合点,李河镇党委政府在深入思考,也在积极行动。结合实际,镇里提出了狠抓“1个到户项目”的发展思路。
镇党委领导介绍,镇里针对贫困村产业惠及贫困户不均衡和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空虚问题,创新开展了“一亩产业助增收,精准帮扶促脱贫”活动,帮助产业未覆盖的贫困户每户栽植1亩经果林种苗,由帮扶干部采取“三送两帮”(送种苗、送技术、送肥料,帮栽植、帮促销)措施倾力实施。
在帮扶集团大力支持和帮扶干部、困难群众的共同劳作下,总价近10万元的8万余株经果种苗,按贫困户户均栽植面积1亩的标准,整齐划一地绽放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这一举措既增进了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之间的感情,又增强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了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还与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不谋而合,可谓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