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10:37:31 三峡传媒网
漂亮整齐的云安村
记者 邓晓琴 文/图
柱山乡云安村,是距离柱山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庄,在乡里曾是贫困闭塞的代名词。
这里,海拔高差大,公路在半山腰,很难找到平坦的田地,村里的农业产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为主。全村通过脱贫攻坚,国家系统内还有贫困人口11户25人。
眼下,这个毗邻甘宁镇的穷旮旯,发生的喜人变化让人难以置信……
9月18日,记者走进这个村,一探喜人变化的轨迹。
从2017到2018 变化溢满谈笑间
从柱山乡场出发,经三木村,前行约13公里,于崇山峻岭间,惊现一靓丽村落,此处正是:云安村。
翠竹摇曳,绿树成荫;新房林立,村容整洁……让人不敢相信,一年前这里被列为了万州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那时,村里尚有3个村民小组移动信号弱;光纤宽带到户入户率低,全村只有10户;村级公路还有18.6公里未硬化,且公里道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弱……
“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程军帮扶的那户,是村里所有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每次程军去贫困户家里,大家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直到他平安归来。”云安村“第一书”记贾历奎说,“从村委会出发到程军帮扶的贫困户家,开车只能开到一半,之后需要他步行2公里,然后乘船才能抵达。”
“因为少有人走,程军步行的那一段几乎没有路,一侧下面是陡崖,要是他摔下悬崖,都不会有人知道。”讲到这些,贾历奎不禁泛红了眼眶。
走遍村落,边看边访,群众的叙述中,“喜人变化”一组组、一排排——
云安村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新修的公路。双河口到团凼子3公里路硬化完工;河沟湾到大坪1.7公里路于今年8月底完工;檬子樑到村民张兴惠居住地1.3公路于今年8月底完工;三木村到云安村3.6公里公路改造升级正在进行;小丫口到郑家平2.59公里产业园区公路正在做路基;龙科队到郭家咀8.96公里产业路已进入招投标;人行便道从今年4月施工以来,至今已完成10公里……
“以前真是穷哟,我们5组有个小伙子谈了个外地女朋友,但刚带进村,高跟鞋陷进泥路折断了跟,那女子哭着转身就走……”贫困户谭优凯说,“这下好了,有了新房子住,年轻人也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以前,村里36户群众及16户特困群众长期居住在过风漏雨的危房里。现在,村里的特困安置房16户,正在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新建的云安村高山生态移民安置点36户(143人)住房建设也已近尾声,部分群众喜迁新居。
以前,村委会空间狭小,群众办事不方便。如今,占地约506平方米的云安村便民服务中心已经启动建设,今后这里将集说事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卫生医疗于一体,极大方便群众办事和学习娱乐。
以前,一部分村民靠担水喝,另外一部分主要依靠水库。靠水库获取饮用水的村民,前不久因其他乡养殖户造成水库水源污染,村民们的用水成了难题。今年8月初村里启动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目前解决了全村85%以上村民用水问题。
“如今,一拧龙头就有哗哗流水。”刚搬进新家的村民李汉华高兴的说,现在的饮用水是从乡场引来的自来水,既干净又卫生。
变化,几乎发生在每一寸土地;变化,仅在短短一年时间。
从穷旮旯到产业村?治穷就要治到根
“村庄破旧尘土扬,致富无门愁煞人。”这是云安村的一句顺口溜。
云安村穷根何在?一句话:致富无门。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产业发展有了新路子。“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们顺水一推,就有致富之门。山旮旯,即将变成农产品富足的产业村。
9月10日,柱山乡云安村李子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为了支持村里发展产业,云安村的每个村干部都带头出了钱。”柱山乡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乡里召开的大会上对此事赞不绝口。
眼下,云安村李子专业合作社正在紧急筹备中。
事实上,李子专业合作社筹备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8月17日,云安村李子专业合作社召开第一次动员大会,打算流转该村1、2、4、5、6组700亩土地,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李子产业。
要买李子苗?要打地块?要说服村支两委的干部和村民?还要引进大户?李子产业发展前期没有一分钱,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不了,发展产业的事情就得搁浅。
贾历奎通过走访群众,逐渐理清了思路,首先从村支两委的干部们着手。率先表态的是村支书张大富,他持5万元现金入股合作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里其他干部紧随其后,经济条件好点的入股了两三年的工资,差点的也入股了几千元不等。
“村干部出这么多钱,钱放到他们手上,分红的时候他们分多了怎么办?”村民有了顾虑。
“村民有这样的顾虑也是正常的。”贾历奎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后,迅速召集村支两委干部、群众召开合作社筹备大会。“前后已经开了七场大会。”张大富回忆称,最长的一次筹备大会,开了整整一天,会议的重点就是解决村民的疑虑。
李子合作社筹备委员会的成立,彻底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很快,村民代表郭远福找到贾书记,称要入股合作社。郭远福入股了还不算,他还动员家里其他亲人加入了合作社。不到一个月,全村已有100多户村民签下承诺书加入合作社。
“一亩地栽40棵李子树,一颗李子树挂果50斤,一斤果子卖3元钱,而每年的成本只出1000元。另外空余土地还可以兼种榨菜、黄豆等林下作物……”村医詹传贵听第一书记算账之后,深受启发,打算吃一次“螃蟹”。
詹传贵自己出6万元钱,同时吸收1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还吸收3户村民每人出4万元入股,共同承包云安村3组约138亩土地,也要发展李子产业。
“有了产业,村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贾历奎介绍,目前,村里农户自主发展的中药材佛手有300亩,另外还有规模养殖户5家。除了发展李子产业,全村还计划新发展佛手200亩,形成500亩产业规模。同时还将种植渝城1号核桃300亩。
据统计,云安村群众今后将依托这些产业项目,带动数百村民在家门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从精神贫困到乡风文明?“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精准脱贫,难的是思想脱贫。
记者惊喜发现,在云安村,人们思想意识的“贫困”正在改变。
新建成的云安村高山生态移民安置点带来的,是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大变化。
“以前有一些人不出门挣钱,就守着家里的一点庄稼地过日子。现在新房子修好了,好多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了,说是要挣点钱回来把房子装修漂亮点。”柱山乡民政办工作人员郎宇平任云安村驻村干部十余年,他对云安村村民思想转变的感受颇为深刻。
郎宇平还带记者走访了一农家小院。刚进院子,记者就被门楣上的“脱贫光荣”几个大字吸引。“这是李汉权家,他们家是2016年脱贫的。”郎宇平介绍,李汉权家是因病致贫。那时候李老汉中风,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全家人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李汉权一家人放下思想包袱,开始发展种养殖业。“今年,他家一共养了9头肥猪、60余只林下鸡、鸭,收获水稻4000多斤。”郎宇平称赞地说,信心足了,这家人也把日子过好了。
其实,在云安村,不光是普通群众,村里的干部们也有过同样的畏难情绪。“反正我们村是后进村,搞不搞发展一个样。”针对如何发展村里的产业,干部们一直拿不出好决策好办法。
如今村里的道路、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干部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如果说群众思想的转变得益于我们干部,那么村支两委干部思想的转变,就是贾书记的功劳了。”村支书张大富毫不避讳地说道。
时间回到今年7月。上任之初,贾历奎就发现,云安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是该村的问题之一。“平时几乎不开会,即使开会也没有会议记录。”走马上任的贾历奎决定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头等大事,“狠抓支部建设,筑牢战斗堡垒,群众脱贫才有主心骨”。
贾历奎挨家挨户调研,与村支两委成员交心谈心剖析问题。同时他还从江南新区找来几本标准的会议笔记本,手把手教村干部们做会议记录。
今年8月,村里准备在村口处建一个观景平台。村民在领取占地补偿金后反悔,不愿把地块交出来。因为此事,这位村民与村干部扯起了皮。贾历奎在现场解决问题后,借助此事引导村干部养成开会、形成会议记录的习惯。之后更是多方引导村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收到效果?渐渐地,松散的党支部又聚拢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带好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就找到了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金钥匙。”贾历奎说。
短短几个月,云安村的干部群众走出精神贫困,从贫困落后的“后进村”蜕变为“惊喜村”。在贾历奎的计划里,现在的云安村只是“蜕变”中的一个过程,未来的云安村将会越来越美丽,村民越来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