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三峡绣王小蓉:32年“针”功夫 方寸见秋毫

2024-4-30 08:20:36 来源:万州时报

王小蓉(右)和同事分享经验。

王小蓉以针作画忙刺绣。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贺晓琴/文 记者 付作侨/图

沉静礼貌,举手投足间,如室外温婉的江水般不疾不徐——4月28日上午,阳光明媚,记者在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简称三峡绣)见到王小蓉时,她正在一张两尺见方的绢布上绣一幅山水画。

“从13岁算起,我从事刺绣已经32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今年45岁的王小蓉一边与记者交谈,目光却始终流连在作品间。

穿针引线32年,默看线上花开花落,淡望绢里云卷云舒。与刺绣结缘,还要从王小蓉懵懂的童年说起。

都是“针”功夫

王小蓉家住龙都街道,在她儿时记忆中,每逢过年的时候,家里的门窗上都会挂上绣着各种图案的布帘,这些都是妈妈出嫁时手工绣出来的嫁妆。

那时候,从小热爱画画的王小蓉开始对刺绣充满好奇。13岁那年,她开始跟着妈妈学女红,纳鞋底、刺绣。几年后,王小蓉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是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

高中毕业后,王小蓉在家里给父母打帮手,但刺绣的手艺一直没搁下。

2005年,王小蓉陪朋友参加三峡绣的招工面试。走进工厂,当时,她看到一位蜀绣师傅正在绣牡丹花,描好花叶图样的绣花布平铺在绷子上,嘣、嘣……针头刺透绷布发出清脆的声音,师傅手中的针与线灵巧地起起落落,没多久,一朵颜色绚丽、栩栩如生的牡丹花便出现在了锦帛上。

王小蓉也是在那一刻下了决心:学蜀绣。用她自己的话说:爱上蜀绣,只用了一眼。

朋友无缘通过面试,她却被公司相中,成了三峡绣的一名绣娘。

一开始只是学习简单的针法,后来王小蓉开始学着自己设计图案,自己搭配色彩。“看着师傅飞针走线很容易,自己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绣出来的图案总是坑坑洼洼不均匀,直到手指磨出了老茧,绣品才一天天利落平整,看起来有模有样。”王小蓉笑着说。

没多久,王小蓉就能独立完成一些不太复杂的作品。为了提升技艺,她拜公司蜀绣第4代传人邓成萍为师傅,潜心学习整布、挑色、劈线、穿针等。

刚开始的时候,师傅让她刺一朵花或一只鸟,慢慢熟悉刺绣的流程。回忆那些日夜练习的日子,王小蓉伸出手指告诉记者:“起初,我左手的五个手指指肚,基本上都会被刺出血洞,钻心的痛。”她凭着少时的女红基础及绘画天赋,加之刻苦学习,很快熟练地撑握了蜀绣的晕针、铺针、滚针、截针等各种针法。

“蜀绣不同于其他手工活儿,一针一线的工艺非常复杂。比如牡丹,一层一层颜色由浅至深,写意画挥洒自如,随性生动。而山水画以泼黑、运墨干湿浓淡为主,色彩不多,以黑白为主调。”说起蜀绣,王小蓉滔滔不绝。

一事精致便动人

让王小蓉记忆深刻的是她独立完成的重庆知名画家许世虎先生的画作《春天里的歌》。

“绣中山水,宛如诗画之境。”王小蓉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千丝万缕不同色彩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直绣、斜绣、横绣……将近半年时间,诗意的山水画面呈现在眼前,该刺绣作品被认定为“重庆市首批传统工艺美术精品”。

王小蓉说,在她的作品中,最让她自豪的是一幅肖像作品。2021年初,一位重庆主城的客人来到公司,要绣一幅肖像画。

“不光要求形似,还要神似。”看着客人热切的目光,王小蓉知道,是展示自己技艺的时候了。

修料上绷、构描轮廓……为了让绣出的人物具有立体感,王小蓉大胆改进传统技法,按人物面部的弧度下针。为达到“方寸见秋毫”的目的,她将只有头发丝粗细的丝线手工劈成23份,最多的时候劈成64份,几乎到了肉眼无法辨识的程度。

“皮、肉、骨不可等同视之,必须手脑并用,把握住色彩线。”王小蓉笑着说,仅绣瞳孔她就花了两天功夫,整个作品用了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绣了数十万针。

当作品交到客户手中时,客户原本挑剔的目光变成敬佩,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太好看了,你太了不起了!”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一针一线,穿过岁月年华,整整32年!如今,“针”功夫在王小蓉的手下越发生动,她不仅入选“重庆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更是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

“蜀绣技艺的一针一线之间,都蕴藏着智慧与美好。”王小蓉说,她现在除了不断钻研、精进自身技艺,传道授业、技艺传承对于她来说也尤为重要,她要让更多的人用“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延伸阅读:
  1. 2024年04月30日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双河口基地:弘扬工匠精神 谱写劳
  2. 2024年04月02日
    4月1日,记者从区总工会获悉,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
  3. 2024年04月01日
    近日,记者从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获悉,通过“鲁渝
  4. 2024年04月01日
    3月30日下午,民建万州区委会专门组织开展了“助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轩啸之家。

Copyright © 2012-2023 轩啸之家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