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9 08:36:05 来源:万州时报
胡麟(中)和两个妹妹。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有节奏地敲打竹板,发出铿锵又美妙的声响,用方言土语唱起唱词,句句押韵……这就是形象生动又俗不伤雅的刮打板表演。
居住在甘宁镇的胡麟一家,在父亲胡国宝的影响下,钟爱刮打板艺术,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群众喜欢。胡麟说:“刮打板在我们胡氏家族血液里流淌了一辈子,希望能代代传承,让它永放光芒。”
爱好文艺
潜心学习刮打板
“扬善惩恶把头带,邻里不和来劝说。人情道理我来讲,田间地头到院落……”今年60岁的胡麟唱起自己创作的刮打板唱词颇有韵味,他告诉记者,刮打板是民间小技,表演者用右手拿着的一块刮板有节拍地拍打左手两块板子的不同部位,发出清脆、铿锵而又和谐的声响。演唱则多用方言土语,以唱代说,句句押韵。
“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通常用万州方言、歇后语、谚语和象声词等来表达,但又要做到俗不伤雅。”胡麟说。
胡麟的父母都是文艺爱好者。早年,他的父亲胡国宝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一位北方的战友教会了他刮打板,回国后在部队宣传队把此技能继续发扬,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提振精气神。
上个世纪60年代,退役后的胡国宝把这个民间技艺带回万州甘宁家乡,他一边教书,一边钻研刮打板,利用闲暇时间到田间地头采集材料,为群众送去无数场表演,还编了一些口语化的宣传词,受到附近的乡邻和学校师生的好评。
“当时,只要镇里有演出活动,我父亲就会到舞台上表演刮打板。”胡麟说,父亲一辈子就执着于这件事。
最让胡麟感动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镇里邀请父亲表演刮打板节目,连续两天两夜理稿、背诵,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年岁已高,父亲生病了,大家都建议他住院休息,就不要去参加表演了,他回答说:“我是一名党员和教师,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歌颂党和人民的机会。”国庆节那天,父亲清早起床换上大红色的演出服,拄着拐杖,由两个妹妹扶上台,表演完节目后,场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父亲激动不已,感觉病情减轻了许多。
还有一次,在父亲85岁寿诞之际,全家共聚一桌庆贺时,他却独自一人坐车到太白岩公园去表演刮打板,回家后他严肃地说:“比起一顿饭,我的刮打板更重要。”
紧跟时代
让刮打板绽放光芒
自从走上刮打板这条道路,胡国宝就不断刻苦钻研。在创作上,他除了挖掘经典历史故事外,还着重创新、紧跟时代,让这门传统艺术散发时尚味道,并在舞台上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
前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胡国宝迅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创作成通俗易懂的文稿,通过刮打板的形式,边敲边打,边说边唱,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唱”进每个人心坎里。
“以刮打板这种传统的形式来讲述,百姓既乐意倾听、也易于理解,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胡麟说,因为刮打板不仅需要敲打手中板子时有节奏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出不同的声响,唱词也要押韵,会用到方言,所以创作上很讲究。
近些年来,胡国宝把家乡的发展成就、城乡巨变以及老百姓吃穿住行方面的深刻变化,化为简单易懂的乡土语言,向村民传唱,用顺口溜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感谢党的恩情。
“改编的顺口溜,通俗易懂,大家都能听明白,也喜欢听。”甘宁镇宣传委员宋莉称,从环境整治讲到农村面貌,从公民道德讲到遵纪守法,从惠民政策讲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胡国宝以最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的愿望,在党群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他用实际行动和饱满的热情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展现了一名“草根宣传员”的精神风貌。
广收学徒
传承发展传统艺术
2014年,刮打板被评为万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过七旬的胡国宝被认定为传承人。为了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他带头组建业余文化宣传队伍,自编自演,宣传政策,歌颂生活。
首先要教会的就是他的三个孩子,老大胡麟和两个妹妹。“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来学这个。”当时家里人不理解,子女也不愿意学。母亲说:“孩子不爱好,就不要强求。”
作为长子的胡麟劝说两个妹妹都来学,由于刮打板只有一副,怎么办呢?四处托人打听,终于在瀼渡镇找到了合适的材料,竹板易做剧齿难,他们的手指多次被竹板削伤,一遍一遍地做,站在一旁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了给子女们作出榜样,也亲自做亲自学,感动了胡麟三兄妹。
“练习敲板子时特别苦,不仅心理上要把握好节奏,手上也必须熟练操作。经常感觉自己找到诀窍了,但是下一次又出现了差错,所以不得不长时间训练,手都磨起泡了。”胡麟说,刮打板需要一边敲打板子一边唱,如果不是熟手,很难两头兼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胡国宝手把手的传教和耐心细致的讲解,胡麟和两个妹妹学会了,还在上学的侄女们也学会了,并成为舞台上、院坝里的宣讲骨干。遗憾的是,去年88岁的父亲胡国宝带着热爱的刮打板走完了他的一生,胡麟和妹妹们深深地记得父亲曾说过的话:“希望你们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多讲好人好事,给左邻右舍树榜样。”
如今,在胡麟一家人的带动下,刮打板表演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把党的声音传得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