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8:41:48 来源:三峡都市报
川东竹琴。
川剧变脸。
糖画。
土家摆手舞。
金钱板、四川竹琴、甘宁鼓乐、龙驹狮舞、武陵板凳龙……这些富有万州民俗特色的非遗文化瑰宝,已成为万州特有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得以全面扎实开展,让万州147项各级非遗“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全面抢救和保护 让非遗“活”在当下
古都万州,以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饱含沧桑岁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万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是万州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镌刻着万州人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在2005年全国启动保护工作以来,万州开展了为期5年的前期普查统计,清家底,掌握分布情况。截至2010年12月,全区普查的项目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与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共10个类别,普查线索1265项。其中不乏川江号子、竹琴、金钱板、狮舞、民间吹打、刺绣、石雕、桐油压榨技艺、花鼓、杂技等一大批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且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为全面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州区委、区政府以创建“文化强区”和打造“三峡库区文化中心”为引领,加强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公布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大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保护力度。
截至目前,万州共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47项。其中,金钱板、四川竹琴等2项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峡背二歌、甘宁鼓乐、万州烤鱼技艺、武陵板凳龙等24项已列入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峡花灯、竹藤工艺等121项已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另外,万州还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1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41名。
建成非遗基地47个 让非遗“火”在民间
“万州非遗项目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很多项目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甚至一些项目还面临‘失传’的可能。”万州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要靠人的传承。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甚至“手把手”教。
为了解传承人现状,在去年,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进行了对全区非遗传承人走访慰问活动。在长滩镇,一行人慰问了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孝植,这位老人已年过8旬,是万州非遗《巫舞》的唯一传承人。慰问中,了解了这位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巫舞的传承发展情况,并鼓励他积极带徒授艺,做好传帮带,将这项非遗有效地传承下去。
“传承人对于非遗的发展很重要,下一步,我们要支持他们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及展示等活动,让弥足珍贵的非遗文化有序、有效地传承下去。”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说,这些年来,将加大力度、多举措的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特别是建设各类非遗基地,可有效推动非遗的传承,让万州非遗更好地“火”在民间。
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非遗基地47个:包括5个市级传承教育基地;11个区级传承基地;28个区级传承教育基地;2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另外,还建成非遗工坊16个:1个鲁渝共建市级非遗就业工坊,15个区级非遗就业工坊。全年培训各类非遗学员15000余人次。
随着一个个非遗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促使万州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非遗作品,例如:非遗剪纸作品《水浒传》在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中荣获银奖;非遗根艺作品《火凤凰》在200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中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银奖;非遗蜀绣作品《荷香四溢双面绣》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第二届“工匠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燕山红茶、树叶画(叶脉双面画《脸谱》)、《谭木匠木梳》之“国色天香”工艺梳、《万州三峡绣》之“三峡居民”手绣真丝披肩等7件非遗作品入围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名单;精陶《田间鲫鱼》摆件作品入围2022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名单等。
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万州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工程,组织金钱板、竹琴、川剧等重点项目培训活动,让市民群众在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记者 向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