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4 8:40:30 来源:三峡都市报
法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本报讯 (记者 向贵平 通讯员 昌金艳 向存丹 文/图)11月23日,记者从市二中法院获悉,辖区忠县法院运用心理干预机制对一起离婚纠纷案中的未成年人开展专业心理辅导,有效缓解其自闭压抑的负面情绪,并成功促成案件达成调解。
据介绍,原告王某与被告韩某登记结婚后,共同生育小欣、小俊两姐弟。近年来,夫妻二人常因琐事发生争吵,感情出现裂痕。前不久,双方再次因婚姻、子女抚养权归属发生争执,王某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离婚,并要求两子女由其抚养。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罗燕考虑到小欣已年满8周岁,为充分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妥善化解纠纷,罗燕决定上门听取小欣意愿,并开展调处工作。走访过程中,罗燕得知受原被告常年争吵、紧张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年幼的小欣性格变得自闭、易怒,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残的倾向。
“父母的感情纠纷让子女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若就案审案,对小女孩的情况放任不管,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罗燕认为,法院投入使用的心理咨询室正可以派上用场,遂在征得当事人及小欣意见后,联系驻院心理咨询师为其开展心理辅导。
“小欣,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对父母离婚的事情有什么想法和顾虑,可以大胆说出来,我们帮你一起分担。”当天,来自重庆三峡民康医院的心理咨询师通过量表检查、提问观察等方法,对小欣进行全面诊断和情绪疏导。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沟通交流,小欣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并表示自己愿意跟随父亲生活。
罗燕便趁热打铁,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组织王某与在外务工的韩某就婚姻、子女抚养等事项进行协商。经过一番释法说理,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二人自愿离婚,小俊由王某抚养,小欣由韩某抚养。
纠纷虽然化解了,但法官的工作没有止步。罗燕还通过手机视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原被告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双方搁置对立情绪,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从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角度冷静平和对待婚姻关系,主动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守护子女健康成长。
“谢谢法官阿姨!听了医生伯伯的一番话,我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心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离开法院时,小欣拉着罗燕的手说道,嘴角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